[实用新型]滚子凸轮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7210143.8 | 申请日: | 199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883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永厚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子 凸轮 变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特别是一种滚子凸轮变速器。
现有技术中变速器主要是利用啮合齿轮对传动比的改变,来变化传动速度和力矩,变速器设置了若干齿轮通过换档互相搭配获得不同的传动比。传动比大,为降低速度,增大扭矩。传动比小,为增大速度,降低扭矩,从而满足不同牵引力的需要。汽车变速器,目前主要有两种,即机械式变速器和带同步器的变速器,带同步器的变速器,由于各档齿轮为常啮合齿轮,加上同步器换档更方便,减少齿端冲击和磨损,但变速操作与机械式变速器无重大改变,变速操作,变速杆要作横向和纵向两次扳动,而且要求手脚配合,即离合器,加速板配合要得当,这样的操作对初学者是个难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子凸轮变速器,该变速器换档操作为手动加电控,按速度梯度变速杆在一直线上推拉,实现变速的切换,行驶中换档,无需离合器和加速板的配合,运行平稳,档位正确清晰,操作简便,结构比同步变速器简单,由于凸轮轴作轴向位移及回转就能实现换档,易于实现前进档有级变速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箱体、输入轴、凸轮轴、中间轴、可调式摩擦制动器、齿轮、滚子、凸轮、单向电磁式摩擦离合器、挂轮、倒档惰轮、二轴、手动按钮、倒档限位器、档位定位装置、操纵杆、常开触头、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线圈、常开触头、电磁式摩擦离合器线圈、惰轮轴组成,输入轴(2)上安装齿轮(3),齿轮(3)与中间轴(7)上的齿轮(4)啮合,在中间轴(7)上滑套各档齿轮(9)(10)(11)(12)(15)(16)(17),这些齿轮与二轴(22)上齿轮处于常啮合状态,中间轴(7)为空心轴,在中间轴(7)内装有凸轮轴(6),凸轮轴上有凸轮(14),凸轮轴左端装有可调摩擦制动器(5),中间轴(7)的右端装有单向电磁式摩擦离合器(18),在凸轮轴(6)右端安装操纵杆(26),操纵杆与档位定位装置(25)配合,在挂轮箱(20)内的惰轮轴(29)上安装挂轮(19)和倒档惰轮(21)。中间轴(7)沿轴向在圆柱面上均布七个与圆柱滚子(13)配合的槽孔,各槽孔与对应的各档齿轮按其工作位置装配在中间轴(7)上,在槽孔内安装复位弹簧(30)。可调摩擦制动器(5)的定片定位在中间轴(7)的轴端上,动片定位于凸轮轴(6)的键槽上。单向电磁式摩擦离合器(18)的定片定位于凸轮轴(6)的键槽上,动片定位在挂轮(19)端面上。操纵杆(26)上端手柄上有点动按钮(23)和定位销(27)。档位定位装置(25)上有档位定位孔,与中间轴(7)上的槽孔一一对应,上方有倒档限位器,档位定位孔上有常开触头(28)。进档常开触头闭合。电磁式摩擦离合器控制电路图,是由常开触头(28)、行程开关(8)或手动按钮(23)和时间继电器线圈(31)和电源串联成回路;常开触头(32)、电磁式摩擦离合器吸引线圈(33)和电源组成回路。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变速操纵方式,驾驶技术要求更简单易掌握,变速杆由横向、纵向操作,变成单一的纵向操作,操作简便,变速操作,无需离合器和加速板配合就能进档,档位正确清晰,控制凸轮轴的轴向移动和周向回转就能实现换档,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前进档变速自动化。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轴向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1横断面剖视图;
附图4是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5是电磁式摩擦离合器控制电路图;
附图6是中间轴档位槽孔周向分布图;
附图7是中间轴档位槽孔轴向分布图;
附图8是解放CA141变速器操纵杆各档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在输入轴(2)上安装齿轮(3),齿轮(3)与中间轴(7)上的齿轮(4)啮合,发动机动力从输入轴(2)输入,由输入轴(2)上的齿轮(3),传给齿轮(4),齿轮(4)带动中间轴(7),中间轴(7)上各档齿轮(9)(10)(11)(12)(15)(16)(17)均滑套在该轴上,这些齿轮与二轴(22)上的齿轮处于常啮合状态,中间轴为空心轴,沿轴向在圆柱面上均布七上与圆柱滚子(13)配合的槽孔,即七个档位轴槽孔,各档轴槽与对应的各档齿轮按其工作位置装配在中间轴上,在槽孔内安装复位弹簧(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永厚,未经宋永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0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钢球加工机的出球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工频变压器微型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