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削花岗石大理石混凝土及一般石材的金刚石圆片车刀无效
申请号: | 97211084.4 | 申请日: | 199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0687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10 |
发明(设计)人: | 乔万尼·德金纳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特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16 | 分类号: | B28D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晋光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花岗石 大理石 混凝土 一般 石材 金刚石 车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切削花岗石、大理石、钢筋混凝土及一般石质材料的金刚石圆片车刀(a diamond disc tool)的改进结构。
金刚石车刀圆片包括一个钢板支承心,该支承心设有连接转轴的轴孔,实际上,该支承心的外缘经烧结处理,连接一层由钴青铜和合成金刚砂构成的外圆环,这种金刚石圆片在市场上早已有出售。
但是,这些早先的金刚石圆片车刀,在无润滑切削石质材料时,由于切削摩擦产生相当可观的热量而迫使操作人员频频停止切削操作。
更为严重的是,产生的切削摩擦热还经常使金刚石圆片的支承心变形,并导致切削车刀的很快磨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为了克服上述车刀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包括金刚石圆片的磨削车刀,专门用于切削花岗石、大理石、钢筋混凝土及一般石质材料,并能容许把这种车刀切削过程产生的摩擦热轻易散发,以防止刀具因变形而迅速磨损。
基于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有许多通孔的切削车刀,它在切削时噪音更小。
事实上,实验测试已经表明,使用穿孔钢制的切削圆片,在不改动车刀支承心的情况下,可以减小30%的噪音。
另外,实际上,谐振效应可被这些通孔部分中和,这些通孔已被发现具有抑制共振现象的作用。
上述这种车刀噪音的减小,将可提供操作人员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工作时的安全,另外也可提高切割的精确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金刚石圆片是经多孔加工,所以,与已有相同尺寸的金刚石圆片相比,重量减轻20-30%,因此,对于操作人员的手工切削操作和固定安装来说,可以节省很多的体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连接上,本实用新型金刚石圆片包括经适当多孔加工的支承心,其外圆环周缘加上一金刚石轮周。相反,具有相同功能的先前车刀圆片的支承心,其外圆环是用已知的烧结方法加上金属粉末和金刚砂混合物。
特别指出,这种金属粉末与金刚砂混合后置入一个具有适当形状的腔体的模具中,经过一定压力的冷压而形成车刀圆片的外圆环,该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填入在该支承心外周部形成的空穴中的粉末的多少来确定。
然后,把置有所说的支承心和装有所说的金属与金刚石混合粉末的腔体的模具在电炉中加热,使引起金属粉末烧结而形成金刚石轮周,加热的温度取决于金属粉末的类型。接着,从炉中取出模具,还要使之在一定高压下,经过约3分钟的热压处理之后,才从模具中取出车刀圆片。
在所揭示的方法中,我们知道,因为电炉的温度很高,车刀圆片的钢制支承心由于相当高的热膨胀,而大大脆化了,极易损坏。
而使用穿孔的钢制支承心情况则不一样,可以获得进一步的益处,这种支承心在电炉内被加热到高温,在金刚石轮周烧结、压制过程中,这种有通孔的支承心,将能适当地释放膨胀,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在无通孔支承心上的热胀损坏。
进一步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而经穿孔的支承心提供了另一个优点,即使得热压在支承心之上的金刚石轮周,其金属粉末与金刚石粉末的混合物更易渗透到支承心上的通孔中。
这样一来,前述的金属粉末与金刚砂的混合物易于渗入这些圆孔中,因此就更加坚固粘结在支承心上,这外层即构成了所说的金刚石轮周。
由于外层金刚石轮周与支承心的紧密连接增加了上述金刚石车刀的寿命。
这种经过改进的粘结方法同样也增强了金刚石车刀圆片及其支承支承心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的金刚石圆片,并改进构成圆片外缘切削部的金刚石烧结材料或混合材料的紧密结合区。
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于特殊的结构特点而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的金刚石圆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金刚石圆片,特别是专门设计用于切削花岗石、大理石、钢筋混凝土和类似石质材料,其包括一个由钢板材料制成的碟形支承心和在该支承心外周的切削部,该支承心设有联结转轴的轴孔,该切削部由金属合金或钴青铜与合成金刚砂的混合物制成,特点是所说的支承心包括许多通孔,使切削时因摩擦而产生的热易于快速发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特股份公司,未经赛特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10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