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尾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7211247.2 | 申请日: | 199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3164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8 |
发明(设计)人: | 顾元锦;顾元铭;马洪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元锦;顾元铭;马洪福 |
主分类号: | F01N3/24 | 分类号: | F01N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71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尾气 净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机械领域,特别是用于净化柴油机尾气的尾气净化装置。
目前的柴油机尾气大都是不经处理,直接排向大气之中,即具有噪音,又排出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市场有一种可以达到净化尾气目的的加压排放抗性消声器,它利用几级共振室,将废气由活塞压进共振室,冷却并膨胀且与壁碰撞,从而消耗能量、噪声。但这种装置由于其结构的障碍,使废气并不能有效地排除干净,使得进气不足,造成燃烧效果不佳,净化效果不好,而且造成有害气体浓度增加。中国专利第90216511.9号中记述了一种“旋流型消声节油净化器”,它由废气滤清室、滤音室和气体导向旋流负压系统构成。虽然这种设计改善了油的燃烧情况,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且降低了噪音,但其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不易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可以达到消声、节油、净化尾气之目的的柴油机尾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器,它包括排气管1、外壳2、表面设有吸音孔10的内吸声筒4和中心管6,在中心管6上焊接有尾气变向板5,在尾气变向板5上设有变向板吸音孔7,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与内吸声筒4之间设有吸音材料3;中心管6置于内吸声筒4内部的中心位置,焊接在中心管6上的尾气变向板5为螺旋型,尾气变向板5的左端卡在排气管1深入到内吸声筒4一端的变向板卡口11中,尾气变向板5的右端焊接在内吸声筒4的壁上;在排气管1深入到内吸声筒4的一端的管壁上还设有分流孔8。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降低柴油机尾气的噪音,同时也减少了残留尾气对活塞运动的阻力,从而达到节油1.3~1.77%,使柴油机的最大功率增加0.45%,碳烟下除36.8%的良好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柴油机上。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示图;
附图3为附图1的B-B剖示图;
附图4为附图1的C-C剖示图;
下面以附图1、2、3、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可以直接与汽车柴油机的排气管相联接的。即将汽车柴油机的排气管的管端卡入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1的长型卡口9中。设置长型卡口9的目的在于使本实用新型的接口适用于各种管径的汽车排气管。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外型为圆柱状筒型结构,即外壳1、内吸音筒4均为圆柱状筒型结构,因此而形成一个气缸。设在排气管1深入到内吸声筒4内部的部分管壁上设有分流孔8,其作用可使得进入排气管1中的汽车废气通过分流孔8将噪音击碎一部分后,再进入气缸12之中。当高速排出的汽车尾气由排气管1进入时,即被分成两路,一路通过中心管6直接排出;另一路由分流孔8进入气缸12。进入气缸12的尾气遇尾气变向板5后,被变向板吸音孔吸收一部分噪声,再冲向内吸声筒4,由于内吸声筒4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吸音孔10,且在外壳1与内吸声筒4之间设有吸音材料3,使得通过吸音孔10的尾气再次被降低噪音。由于尾气被本实用新型分成两路后其运行的距离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运行速度,由此造成了局部的压力差,尾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得到了一个加速度,在气缸12内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减少了尾气的滞留量,为下一个工作循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容纳了足够的新鲜空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混入,保证了发动机在足氧的条件下工作,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元锦;顾元铭;马洪福,未经顾元锦;顾元铭;马洪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1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