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饭煲无效
申请号: | 97212050.5 | 申请日: | 199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003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16 |
发明(设计)人: | 章卫东;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卫东;黄健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65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具体讲是一种可用于煮饭、烧水使用的电饭煲。
目前,市场上出售并在广大家庭中使用的电板煲,其锅盖与锅体均是分离的,使用时必须将锅盖拿下并放在一边,方可盛饭、冲水等,若不小心就会碰掉锅盖,因此易造成锅盖损坏,同时,多占地方又不卫生。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锅盖便于开启且可斜撑于锅体旁侧的电饭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饭煲,它包括锅体及其内设置的电加热装置,锅体外侧壁上设有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与锅盖相连,锅盖翻转开启后由支承装置斜向支承在锅体上口的旁侧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锅盖与支承装置相连,翻转开启时,由支承装置斜向支承于锅体上口的旁侧上方,因此,进行盛饭等操作时,不必单独将锅盖放置在电饭煲旁边,即卫生又少占地方,也取消了碰掉锅盖而将其损坏的担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使用状态图;
图7是放置蒸笼时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2,电饭煲包括锅体(10),其内设有电加热装置,锅体(10)上固定有手把(12),其底部设有支座(13),上部的锅盖(14)上有手把(141)。
锅体(10)上设置有支承装置,支承装置包括支板(20)、(30),支板(20)的前部开有条状孔(21),该条状孔(21)与锅盖(14)上凸起设置的圆头销(142)相配合,参见图4、5,圆头销(142)的上端帽头的尺寸小于条状孔(21)前端的圆形的孔径尺寸并大于条状孔(21)后段孔的宽度,圆头销(142)的销体部位可在条状孔(21)内移动,这种结构实质上是一种活动联接方式,锅盖(14)与支承装置可相互联接,也可拆卸后彼此分离,这样拆卸后可方便锅盖(14)的清洗。
参见图1、2,支承装置中支板(20)、(30)两者铰接,支板(30)的下段是与锅体(10)外部上,下相互吻合的形状,即两者相互附贴,支板(30)的上段向锅体(10)的上口(11)的旁侧斜向高出,锅体(10)上、下对应部位设置有鋬(40)、(50),上述支板(30)由所设的上、下鋬(40)、(50)限制固定。
如图3所示,鋬(40)由薄铁板或铝板折成凹凸状贴附于锅体(10)上并用铆钉或点焊固定,鋬(50)与鋬(40)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基本相同,其中部固定一板簧(80),板簧(80)的上部端头抵压在支板(30)上,锅体(10)中部位置处设有一折形杆(70),折形杆(70)从板簧(80)与支板(30)之间的间孔中穿过的局部杆身类似曲轴状,参见图1、2,折形杆(70)绕其支座(60)转动时推动板簧(80)与支板(30)脱离,支座(60)的结构和安装与上述鋬(40)、(50)类似,支板(30)沿鋬(40)、(50)所限定的方向上、下移动,支板(30)上移一段高度,锅体(10)上口(11)上放置蒸笼(15)时,锅盖(14)仍可平稳地盖在蒸笼(15)上,如图7所示。
图6为锅盖(14)翻开时的状态图,需要说明的是支杆(20)、(30)之间设置的铰链的可转角度,应保证整个锅盖(14)及支板(20)的重心从过铰链的铅垂面的一侧至另一侧,避免锅盖(14)翻开后一旦松手又重新落回到锅体(10)的上口(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卫东;黄健,未经章卫东;黄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2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