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合梯无效
申请号: | 97213300.3 | 申请日: | 199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837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希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38 | 分类号: | E06C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佳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合梯。
折合梯出现的年代相当早,在许多场合能发挥极佳的实用性功效,只是由于结构配置上未尽完善,故在运用上仍不理想,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82219132号“折合梯结构改良”中虽对早期的枢接结构作了改进,但在结构配置仍存在以下问题:
1.制造组装困难:因为在该折合梯的上、下踏板后端相枢接的连杆上设有一导槽,同时该导槽的末端设计成锥形弧端,制造时必须配置专用的冲床及专用的模具来进行加工,制造组装难度大,成本高。
2.使用时易因连杆变形影响使用寿命:由于连杆上设置有导槽,从而成为整体结构中最脆弱的部份,实际运用中发现此类折合梯损坏均因连杆处变形引起。
3.使用中易发生噪音:该折合梯是以后支架中间设置的一定位杆穿设于连杆的导槽中,当折合梯收合或展开时,该定位杆在导槽中移动,其间发生摩擦时会发出刺耳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合梯,可在收合与展开时更为顺畅,同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且可解决现有结构因摩擦所造成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折合梯,它由前、后支架及上、下踏板及连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上踏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于前、后支架的适当处,下踏板的前端枢接在前支架的适当处,下踏板的后端则以一下连杆连接至上踏板与后支架间的枢接处,另在后支架近顶端处与前支架间枢设一上连杆,在后支架顶端则设置有抵靠垫。
在上述的折合梯中,前支架上可设有相对的上、中、下枢孔,后支架上可设有相对的上、下枢孔,上、下踏板上则分别设有前、后枢孔;
而且,其上、下连杆可由线材弯曲制成。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梯通过适当的结构配置,让整体的结构更为精简,可有效降低生产及组装成本,解决现有连杆易变形损坏的问题,并使折合梯在收合与展开时更为顺畅,可延长使用寿命并减低使用噪音。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梯系由前、后支架10、30与上、下踏板40、60结合上、下连杆70、80枢接组合而成;其结构配置如图2所示,前支架10为一呈ㄇ字型的架体,而后支架30则为一呈ㄩ字形的架体,在前支架10两侧设有相对的上枢孔11、中枢孔12及下枢孔13,后支架30上则设有上枢孔31及下枢孔32,上、下踏板40、60则分别设置有前枢孔41、61及后枢孔42、62,同时在其间设置有上、下连杆70、80,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连杆70、80是由线材弯曲制成。
如图3所示,其上踏板40的前枢孔41枢接于前支架10的中枢孔12处,后枢孔42枢接于后支架30的下枢孔32处,下踏板60的前枢孔61枢接在前支架10的下枢孔13处,下踏板60的后枢孔62则以一下连杆80连接至上踏板40与后支架30间的枢接处,另在后支架30的上枢孔31与前支架10上枢孔11间枢设一上连杆70,藉此构成了两组四边形的连杆机构,又在后支架30顶端则设置有抵靠垫33,其可在展开时抵靠在前支架10适当处,从而提供优异的支撑效果。
当使用者欲收合本实用新型折合梯时,仅需将前支架10顶端向上提起,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前支架10与后支架30之间并未直接枢接,故而在前支架10顶端被提起时,后支架30顶端的抵靠垫33即脱离前支架10,同时在图3中前支架10的上、中、下枢孔11、12、13中分别枢接的上连杆70、上踏板40及下踏板60分别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上连杆70与上、下踏板40、60的适切搭配,能够使后支架30被移动至图4中与前支架10相贴合的位置,藉此可使折合梯能缩减至最小体积而便于收藏或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连有限公司,未经利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3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