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密封的双向快速连接马笼头无效
申请号: | 97214369.6 | 申请日: | 1997-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958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孝;刘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士孝;刘春翔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H01R13/52;H01R13/52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小雷 |
地址: | 25709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密封 双向 快速 连接 笼头 | ||
本实用新型为油田地球物理测井所用的电缆与下井仪器相连接的马笼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不仅具有防水密封结构、又可以双向快速连接的马笼头。
在油田钻井后期测井过程中,多种下井仪器都必须通过电缆输送到井下往返运行,收集地质资料,此过程中的专用连接装置称作测井马笼头。在进行中深井(即井的压力达80MPa,温度最高150℃)的测量作业时,为了确保电缆与仪器连接处所有导线连接点的绝缘性能,就必须化解造成测井马笼头绝缘破坏的诸多因素。近几年的专利文献中,虽然也出现了解决有关马笼头问题的专利,例如:名称为“测井电缆马笼头”的中国专利有两项,专利号分别为88220633.8和90201565.6,文中所述的马笼头只能够使电缆与测井仪器快速可靠连接,而没有解决马笼头防水密封问题。又例如,专利号为92219353.3的测井马笼头防水密封装置,虽然在胜利油田局部解决了防水密封性能的问题,但是此种防水密封结构在组装或维修中要求必须具备一台500KN压力机,这就大大限定了它的使用范围,在其它不具备这种设备的地区或单位,在维修过程中,鱼雷和电缆不是压接而是用一个锥形钢体铆接,然而这种马笼头下到井下,在高压水的作用下,水会从铆接点自由进入硅脂腔,从而破坏了马笼头的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即一种能在不同地区使用、具有防水密封性能、又可以双向快速连接的马笼头,可使马笼头长期多次使用而不需维修。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密封的双向快速连接马笼头的总体结构包括双向快速鱼雷连接器、电极系和马笼头主体三个部分。所述双向快速连接器又由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两部分组成,其中上连接器包括钢丝电缆、小锥体、中锥体、大锥体、上壳体、密封胶套、七芯密封插件、螺纹套、卡环、七芯插座、上密封套及密封圈,所述钢丝电缆顺序穿过小锥体、中锥体及大锥体后被锁死,插到上壳体中,上壳体内有包着密封胶套的七芯密封插件,上壳体下端与上密封套连接,上密封套外中间设有螺纹套、密封圈及卡环;下连接器包括下壳体、下密封套、定位销、七芯密封插件、密封胶套、锥形钢体、定位连接件及电极胶套,所述包有密封胶套的七芯密封插件位于下壳体中,下壳体的一端与下密封套连接,另一端套在定位连接件上,定位连 接件内通过电极电缆拉力芯用锥形钢体铆接定位;对接时,将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对准,转动螺纹套,就可将上连接器推进下连接器中,由定位销定位,使七芯插座与七芯密封插件准确对接。所述马笼头主体上有两个具有防水密封作用的部位,分别称为主体内硅脂密封腔和压力释放器,其中所述主体内硅脂密封腔包括内腔密封插件、密封螺钉、硅脂、16芯插头座体、主体及密封圈,所述内腔密封插件位于主体内腔上方一端,密封螺钉位于主体内腔上方另一端,带密封圈的16芯插头座体位于主体内腔下方,内腔中间充满硅脂;当马笼头与仪器对接后,主体内密封插件的焊接点处在主体内空腔的最高点,而对接时进入内空腔的湿气在仪器升温后都会停留在最高点,进而降温变成小水珠密结在密封插件的焊接点周围,因而造成电路绝缘性能严重下降,然而,当在主体空腔内注入硅脂后,使硅脂充满空腔,就会阻止湿气不能到达密封插件的焊接点周围,从而提高了电路绝缘性能;所述压力释放器位于主体外硅脂腔内,包括硅脂、铅丝、压力释放胶管、电极电缆中的拉力钢丝、防转杆及平衡胶管,在所述平衡胶管内,电极电缆中的拉力钢丝与防转杆连接,在连接点外包有压力释放胶管,在压力释放胶管的上、中、下三点处缠有铅丝,在平衡胶管内腔充有硅脂;当测井马笼头在井下作业时,高压水会从锥形钢体处经电极电缆内拉力钢丝的间隙直达下端,当水压达到100~400KPa时,就会进入外硅脂腔内,破坏了外硅脂腔内的导线焊接点的绝缘性能,而当增加了压力释放胶管后,由于井下液体压力作用,使压力释放器内压力与电极电缆拉力钢丝内水压达到压力平衡,因而在井下水不能进入压力释放器,而当马笼头离开液面而提出井口过程中,电极电缆外部失去压力,拉力钢丝内的水压达到100-400KPa时水会进入压力释放胶管内,但不能进入外硅脂腔内,当测井马笼头被放到地面时,拉力钢丝内无水无压,压力释放胶管本身的弹性会促使水从压力释放胶管内返回拉力钢丝中,如此往返,使水不能进入外硅脂腔,从而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士孝;刘春翔,未经王士孝;刘春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4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