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灸针无效
申请号: | 97214819.1 | 申请日: | 199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919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立;杜志国;于莉娜;杜志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立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贾乐强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灸针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物理医疗器械。
电灸针是灸针的一种。早期的灸针仅在银针的后端燃烧艾绒,热量由针体后端传至前部针刺部位,以取得热疗效果。由于针体传热效果差,针体在穴位的不同部位温差很大,热疗效果不理想,其操作也很麻烦。人体可接受恒温良性热刺激,应在体温以上60℃以下,人体浅表神经丰富,对热反应敏感,所以针体应当上下同温,则易于调节,防止烫伤。而现有的电热针是将电热材料放入空芯针体中焊接一端而成,仅针尖发热,易造成深部组织灼伤,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灸针,此针针体上下同温,进入体内的针体表面加有隔离层、屏蔽层,使用时安全、可靠、方便。
本实用新型由针体1、针尾电极引出层2、绝缘层3、手柄4、针尖电极引出层5、隔离层6、屏蔽层7构成,如图所示。其特征在于:绝缘层3套联在针体1表面上,手柄4套联在针体1尾部绝缘层3的表面上,针尾电极引出层2镀联在手柄4尾端,并与针体1尾端联接,针尖电极引出层5镀联在绝缘层3的表面和手柄4的前端部表面,并与针体1的针尖处联接,隔离层6套联在针尖电极引出层5表面上至手柄4的前端面,屏蔽层7镀联在隔离层6表面,组成电灸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针体1是用电阻丝制成,其针尾和针尖分别引出两极,即针体1尾端的针尾电极引出层2和针尖电极引出层5;在针体1表面进行喷涂或熔挂一层绝缘材料的绝缘层3,将针体1的两端处经处理去掉绝缘层3露出针尖和针尾端。在针体1尾部的绝缘层3表面套接手柄4;在手柄4后三分之一部分的表面上电镀针尾电极引出层2,并使针尾电极引出层2与针体1尾端联接。在针体1前部表面绝缘层3的表面电镀针尖电极引出层5,其前端与针体1的针尖联接,后端与手柄4前三分之一部分的表面上镀联;如图所示。当接通电源时,电流经针尾电极引出层2、针体1、针尖电镀引出层5构成回路,通电时针体1上产生热可进行针灸。为了保证针灸中安全可靠,在针尖电极镀层5表面再喷涂或者熔挂一层可电镀塑料或有机耐温可电镀绝缘材料的隔离层6,并且在隔离层6的表面电镀一层金属层,形成屏蔽层7,这样即可将针体1在工作时产生微弱电场而屏蔽消失,不作用人体;同时增加了针体1的弹性和硬度,更有利于针刺中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此针体是由电阻丝构成,由于电阻大,通电时即可产生热量,并且使针体上下同温。针体采用电阻丝材料,可按要求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电灸针,而且加工容易,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放大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由针体1、针尾电极引出层2、绝缘层3、手柄4、针尖电极引出层5、隔离层6、屏蔽层7组成,如图所示。其中针体1可选用铁铬铝合金电阻丝,在其一端磨成针尖端,另一端为针尾端;绝缘层3、隔离层6为可电镀塑料或者有机耐温可电镀绝缘材料熔挂、喷涂而成;绝缘层3可熔挂可电镀塑料,厚度为50微米;针尾电极引出层2电镀层厚为30微米;针尖电极引出层5厚度为30微米,长度由手柄4前端部到针体1针尖端处;隔离层6厚度为20微米,其长度由针体1针尖端处到手柄4前端。屏蔽层7厚度为30微米,长度由针体1尖端到手柄4前端针根处。针尾电极引出层2、针尖电极引出层5均采用良导金属材料。
取铁铬铝电阻丝的一段为针体1,一端磨尖,在针体1的表面熔挂一层可电镀塑料材料层的绝缘层3;将针体1针尖、尾端处的绝缘层处理掉后,针体1表面绝缘层3尾部套联手柄4,在手柄4尾端表面电镀成针尾电极引出层2,并使针尾电极引出层2与针体1尾端联接。在针体1前部绝缘层3表面电镀成针尖电极引出层5,并使它与针体1针尖联接,隔离层6为可电镀塑料材料,熔挂在针尖电极引出层5表面,屏蔽层7镀联在隔离层6表面,组成电灸针。
使用时,手握电灸针手柄4按穴位将灸针插入体内,停针时,将电源的两极分别夹在手柄4两端针尾电极引出层2、针尖电极引出层5处,即可进行针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立,未经张志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48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