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游走式高效节能水增氧机无效
申请号: | 97215028.5 | 申请日: | 199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931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雨庆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耀山 |
地址: | 10008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走 高效 节能 增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走式高效节能水增氧机,属于水产养殖用的生产设备。
如所周知,水产养殖生产中,尤其鱼虾类生产产业中,要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加大养殖密度,密度增大,耗氧多,所以,必须及时向水中补充氧气;现有的水增氧机,有叶轮式和喷淋式,都是在水表面增氧,靠增大水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达到增氧的目的;这种方法;增氧效率低,在极度缺氧情况下会造成鱼类死亡,甚至会造成水塘内水产品绝产,并且增氧机固定不动,耗能大,噪音强,效率低,很不理想;中国专利95208180.6号《游走式鱼塘增氧机》,虽然对水中增氧已有明显改进,但结构比较复杂,加工麻烦,不易推广,所以有待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游走式高效节能水增氧机,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是对中国专利95208180.6号《游走式鱼塘增氧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游走式高效节能水增氧机,机身整体截面约呈工字形,顶部以浮筒盖扣在机身顶部周围的环形浮筒上,并连成一体,顶盖下方中心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在机身底部容器中装有潜水泵,外部空气经负离子发生器送入位于潜水泵的出水口处所设的混气器内,然后,一并进入增氧机的出水管而流入水中,达到增氧目的。本增氧机工效高,成本低,能耗小,并因在水下以潜水泵将含氧水送出,所以噪音低,应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优点:
1、因采用混气器,进水口在水面处,将含氧较多的水面水,经潜水泵以高速将含有负离子的空气一起喷入水下:又利用浮筒在水面上漂浮和水流向外喷出的反作用力,结合既有的万向结、浮块、连接杆等技术,在水面上作水平回转运动,所以可在较大面积水塘内增氧、工效高、增氧快,如采用0.75千瓦的潜水泵,可在5亩水面积的鱼塘内每年亩产鱼2000斤。
2、整个设备利用玻璃钢制作,重量轻,容易搬运和安装,因不需向上扬水,用200V0.75千瓦的电机带动潜水泵工作,所以节能、省电、省工、省力;因其不会锈蚀,结构简单,所以使用寿命长。
3、因送入水中空气,经由负离子发生器送出,并在水下增氧,在改善水质、杀灭细菌、对水中养殖物有防病治病作用,有利于深水生物的饲养,使其生长速度快,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其工作时噪音低,不超过50分贝,可用于养虾等多种养殖业。
此外,如将导线与报警装置相连接,也可在停机时及时报警,而采取补救措施。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在潜水泵出水口处的混气器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2,该游走式高效节能水增氧机,由机身、浮筒和泵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机身3整体截面约呈工字形,顶部设有浮筒盖1,浮筒盖1扣合于围绕机身顶部带有进气孔8的环状浮筒2上,并连成一体;在机身3顶部中央设有负离子发生器4,机身底部的容器内装有潜水泵13,潜水泵13的出水口与增氧机出水管10的进水口连接处设有混气器9,混气器9与由负离子发生器4引来空气的进气管6相连接,导线5连接于负离子发生器4和潜水泵13上,在机身3上位于水平线处设有进水口7。所述的混气器9约呈倒T字形,顶部与进气管6相连接,底部两侧分别与潜水泵13的出水口和增氧机出水管10的进水口相连接,其中进水口C约为出水口A的2-2.5倍。图中11为出水管喷嘴,12为出水管10与喷嘴11间的连接卡。图2中A、B、C分别为连接气管6、水泵13和出水管10的管口。
本实用新型生产时,顶部的浮筒2和负离子发生器4均以塑料胶粘接在机身3上,潜水泵13则横向置入设于与机身3一体成型的下部容器中,在其侧面开口处用容器盖封闭;至于混气器9则以螺纹连接在潜水泵13的出水口上,气管6和出水管10均以软管与混气器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启动电源开关,(图中未示出),则负离子发生器4和潜水泵13开始工作,水面水由进水口7进入机体内,外界空气由进气口8吸入负离子发生器4内,并通过进气管6将含有负离子的空气送到混气器9处,由潜水泵13升压的高速水流,通过混气器9,将含有负离子的空气,带入出水管10内,由喷嘴11喷出,借其反作用力和既有的游动设备,使增氧机在水面上回旋游动,在水下增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雨庆,未经杨雨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5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