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灸治仪无效
申请号: | 97216302.6 | 申请日: | 1997-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075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险峰;冯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万事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F7/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3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灸治仪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灸治器具的。
传统的中医灸治方法系使用燃烧的艾条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起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等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实践表明,灸治的疗效甚佳,其不足之处是,使用不便,易出现烧伤事故。近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模拟中医灸治方法的仪器,其中大部分是供医院使用的仪器,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难以进入家庭使用。已有的供家庭应用的灸治仪,一般应用电热丝加热,加热温度随供电电压波动;有的灸治仪虽有控温装置,但多采用双金属片控温器,可靠性差,而且治疗盘不易清洗,难以长期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功能多、疗效好、易于操作的灸治仪。它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可方便地选择热灸和药灸两种治疗方式,热灸触头易于清洁,可长期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灸治仪包括壳体、加热元件、控温元件、贮热体和绝热层,所述加热元件和控温元件设置在贮热体与陶瓷块之间,加热元件与控温元件相串联,所述陶瓷块与其罩盖之间设有空腔。
所述贮热体和陶瓷块之间有一圆柱形凹槽,用以安装加热元件和控温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和控温元件为正温度系数陶瓷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常温电阻是控温元件的500倍以上,所述加热元件的居里温度高于控温元件。所述控温元件的两端并联有声光提示电路。所述外壳的一端为弧形,以便于手持。所述的贮热体由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的陶瓷块由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材料和远红外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的罩盖由含有远红外陶瓷粉的工程塑料制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壳体1的一端可设计为手柄状,它具有一定弧度,以便适合于手持治疗;当然,壳体1也可采用其他的形状,例如圆柱形、矩形等。陶瓷块2可由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材料和远红外陶瓷制成。罩盖3可由含有远红外陶瓷粉的工程塑料制成,罩盖3最好设置有小孔。罩盖3和陶瓷块2之间有空腔,可用于放置药物;若取下罩盖3可提高灸治的温度,适用于非接触皮肤的热灸治疗;若装上罩盖,则适合于接触皮肤的药灸或热灸治疗。罩盖3可方便地取下清洗、消毒。加热元件4可采用四个正温度系数(PTC)的陶瓷加热元件并联使用,它们安装于陶瓷块2的凹槽内。贮热体5可由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材料制成。控温元件7可采用低阻抗正温度系数(PTC)的陶瓷元件。控温元件7安装于贮热体5的凹槽内。控温元件7与加热元件4串联后与网电源6连接。控温元件7的电阻远小于加热元件4,其居里温度应低于加热元件4,并与设计的恒温温度相一致。在灸治仪预热过程中,电压主要降落在加热元件4上,当到达预定温度时,控温元件7的电阻迅速增大至原阻值的一万倍以上,限制电流通过,从而保持温度恒定。此时并联在控温元件7两端的声光提示电路8检测到电压的突变,便发出声光,表示灸治仪已预热完毕。贮热体5与壳体1之间为保温层9。保温层9可装入硅酸铝纤维类保温材料,使灸治仪预热后可脱离电源进行治疗,保证了使用绝对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可方便地选择药灸、热灸等不同治疗方案,提高疗效,而且热灸触头易于清洗,防止交叉感染,可长期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万事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万事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6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范围可调各向同时送风风扇
- 下一篇:一种液压拔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