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拍网线吸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7216405.7 | 申请日: | 199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2980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发明(设计)人: | 萧清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9/00 | 分类号: | A63B4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濂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拍 网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拍用具,特别是指一种球拍网线吸震结构,具有较佳的消震作用,属于体育运动器械的技术领域。
目前球拍结构如图1所示,大体上由一头部1、一颈部2及一握柄部3组成。近几年来,人们为减低击球时产生的震动对人体的影响,往往在握柄部设计有消震、减震结构或采用特殊材质。此种结构虽得以减低人手握持所感受的振动,但事实上整个球拍的震动源是来自球拍网面上网线在击球时所形成的震波。因此,有人在球拍网面上增设有一消震块4(如图1所示),使得网线上所形成的震波被该消震块4吸收、消除,从而减轻由网面传递至球拍握柄的震动。
然而,上述结构对于网线震波的吸收和消除并无多大效果,其原因在于:一般球拍网面具有呈互相垂直的经/纬网线有七十多条,而每个消震块仅能对两条经/纬网线直接减震,而对其它网线则为效果很小的间接减震。如果消除震波,除非在网面上多设数个消震块,可是此种面积大的消震块使用在网面后,将使得挥动网面的视线受到障碍或形成挥拍的风阻面大而感到不便。此外,这些消震块是在夹合弦网下使用的,长时间网线震荡可能会使消震块从网线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缺点,其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球拍网线吸震结构,针对网面的每条经/纬网线进行直接减震,可有效地消除震波。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球拍网线吸震结构,不妨碍挥拍网面视线或形成较大的风阻面。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球拍网线吸震结构,适合长期使用而不致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在球拍头部周边呈间隔式贯穿有多个网孔;一条钉,具有一预定长度的条体在该条体上呈间隔式向外突伸有多个具有预定高度的套管,该各套管轴向上分别贯穿有一套孔,使得该条钉的条体环向面接在该球拍头部周边,并使该各套管可穿套在该各网孔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一吸震块,由吸震效果佳的材质制成,具有一隔离体,该隔离体呈一预定长度的条状体,且该隔离体上间隔式地向外突伸有多个呈预定高度的包覆体,该各包覆体依序分设有一套合部及一消震部,而且该各包覆体轴向贯穿有一穿孔,使得该吸震块的隔离体贴附在该条钉的条体外侧,且该包覆体的套合部则套合于该条钉套管的套孔中,而该包覆体的消震部则突出该套管顶端,网线将穿经其中一包覆体的穿孔后,沿该隔离体体身又穿经下一个包覆体的穿孔。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7幅附图,结合附图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常见的球拍网线上使用的消震块的简单示意图;
图2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显示单一包覆体与其网线结合的示意图;
图5与图4同,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与图4同,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与图4同,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球拍网线吸震结构是在球拍10头部11外端周边凹设有一凹槽12,该凹槽12内间隔式地贯穿有多个呈预定孔径的网线13。
一条钉20,具有一预定长度的条体21,其断面概呈状体而具有一槽室22,且该槽室22另端以间隔式地向外突伸有多个预定高度的套管23,在该各套管23轴向上分别贯穿有一套孔231,将该条钉20弯曲成该球拍10头部11的外廓后,使该条钉20的条体21环向面接在该球拍10头部11周边的凹槽12上,并使得该各套管23可穿套于该球拍10的该各网孔13上,该条钉20为硬质塑胶材质制成,以便于该各套管23顺利穿套在该各网孔13上。
一吸震块30,为吸震效果佳的橡胶材质制成,具有一预定长度呈条状体的隔离体31,且该隔离体31向外间隔式地向外突伸有多个呈预定高度的包覆体32,该各包覆体32由底向顶依序分设有一套合部321及一消震部322,又该各包覆体32轴向贯穿有一穿孔323,使得该吸震块30的隔离体31贴附于该条钉20的槽室22上,该隔离体31用以隔离网线与硬质的该条钉20接触,且该包覆体32的套合部321套合于该条钉20套管23的套孔231中,而该包覆体32的消震部322则突出于该条钉20套管23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6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