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复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17803.1 | 申请日: | 199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935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昌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昌银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52;C02F1/50;C02F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泳池 水循环 处理 水下 复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游泳池水处理技术的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复合装置。
当今人们喜欢到水上游乐场去游泳和消闲,但一般的游泳池水刚换上两三天便失去透明度,常因藻类繁殖,病菌滋生,水体变绿,又给人们带来几分恐惧感,故对游泳池水的处理已受到普遍重视。比如中国专利的《水下游泳池吸污装置》(CN2066458)是用带潜水泵的吸污盘抽出池底沉积物,《分离式闭路循环游泳池水处理系统》(92106539.6)对池水进行过滤和消毒,这种将吸污盘装在潜水泵上的结构,或者将离心泵装在手推车上的结构,不仅操作笨重,安全性较差,特别是启动离心排污泵需要灌水还存在操作不方便,以及《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装置》(97207625.5)设计成两个分离结构,尽管有工作性能好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存在设备较多之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水处理和排污复合组合结构,就能够减小处理水的流量,提高处理后的水质,简化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对《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装置)》进行改进,将水处理结构和水下集污装置结构作合理的复合连接,设计成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复合装置,使其结构更加简化,可除去池水中悬浮物、杀藻灭菌、调节PH值,并能减小循环处理水的流量,长期保持游泳池清澈透明的洁净水质符合国家游泳场卫生标准。
下面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处理复合装置的连接组合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复合装置是由水循环处理组合结构和水下集污组合结构复合组成。其特征在于集污盘5下吸污口与游泳池1底部移动吸污接触,上污水出口与软管12入口端连接,软管12出口端与水上污水管11入口端连接,污水管11通过污水阀10与游泳池1的放水管8连接并用放水阀9隔开,通过放水管8出口端与水泵2入口连接,水泵2出口与进水管13入口端连接,进水管13出口通过排污阀15接到排水管沟,注水管21入口端通过注水阀16与进水管13连接,注水管21出口端与水上污水管11连接并注水,可由水泵2带动水下集污盘5吸污并排出池外而组成水下集污组合结构。所述的水循环处理组合结构由游泳池1放水口与放水管8入口端连接,放水管8出口端通过放水阀9与水泵2入口连接,加药器4分别将配制的凝聚剂、杀藻灭菌剂和PH调节剂,通过流量计6和加药阀7与放水管8连接,并与游泳池1放出水汇合进入水泵2,水泵2出口与进水管13入口端连接,进水管13分别通过进水阀14与复合过滤器3入口连接,通过反冲阀17与复合过滤器3出口连接,并对过滤器3反冲洗后经排污阀18接到排水管沟,过滤器3出口与回水管19入口端连接,回水管19通过回水阀20与游泳池1回水入口连接而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3、水泵2和加药器4安装在水上机房内,其水泵2通过放水管8与游泳池1放水出口连接,同时通过水上污水管11和注水管21、软管12与水下集污盘5连接,过滤器3通过回水管19与游泳池1回水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除适合游泳池水质处理外,还适合其他用途水质处理。
总之,按照本实施例设计制造的游泳池水循环处理和水下集污复合装置,就可以由水循环处理结构的加药器将凝聚剂、杀藻灭菌剂和PH调节剂加入循环处理后,通过复合过滤器过滤的洁净水回流到游泳池循环使用,并通过水
向污水管灌水,在关闭放水阀、进水阀和注水阀后,打开污水阀和排污阀,再由水泵带动水下集污盘在游泳池底部吸污,可将池底沉积物抽出排到池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集污盘移动轻便,操作安全可靠,可长期保持游泳池水清澈透明,水质符合国家游泳场卫生标准,并能节约用水,适合各种游泳池和其他池塘水处理与排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昌银,未经赵昌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7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