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形乐器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7218275.6 | 申请日: | 199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041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柏州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景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乐器 改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形乐器的改进结构,尤其是一种校音方便并可任意调整音调的管形乐器的改进结构。
管形乐器的种类相当多,其中有由若干支管体依次排列而组成的,例如排萧即是其中一种,其每一根萧管底端呈封闭状,而长短均不相同,且主控一音阶,吹奏时,通过吹入的气体在萧管中产生共鸣,达到演奏乐曲的效果。各萧管的长度需精确搭配,才能形成音准正常的管形乐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排萧至少有二种,一种为由若干支萧管依次排列,并结合固定而成。另一种如图1所示,是直接将若干支萧管A一一竖立并粘在弧状长形座体B中,由长形座体B的底部承托各萧管A。由于萧管A的长短截取时不易精确,因此组合后需逐一校音,当音调不准时,以合成胶等滴入萧管A中以缩短管内高度,使音准调整至正常。这种调音方式显然不方便,且不易达到精确的效果,一般排萧由二十二支管体组成,这种校音方式费工费时。图2所示为另一种以敲击方式进行演奏的管形乐器,是由二十五支管体C组成,其调音方式与上述排萧相同,费工费时,又不易控制质量。
而且现有的管形乐器音调固定,因此无法提高或降低音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形乐器的改进结构,使其校音方便,并可任意调整音调高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种具有若干支管体的管形乐器的改进结构中,管体和管体相邻并结合固定,顶端呈透空状,底端贯穿设有一孔洞,并设有一可对管体的音准进行校音的校音元件,校音元件可为调整螺栓、调整钮或柱状塞体。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校音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座体中间设有供管体插入的透空部,各管体底端设有校音元件,校音时,从管体底端转动校音元件,即可对管体的音准或音调进行调整。
2.可任意调整音调高低
当管形乐器的音调需要调高或降低时,可转动各管体底端的调整螺栓、调整钮或柱状塞体,同步调高或调低各管体的音阶,即可变化音调。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的管形乐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管形乐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管体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管体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管体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种管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A.萧管 B.座体 C.管体 1.座体 2、4、6.管体11、21.透空部 22.倒角 23.底端 24.孔洞 31.调整螺栓32.第一管底 33.第二管底 34.固定块 41.穿孔 51.调整钮52.固定块 53.调整管底 54.凸柱 541.外螺纹 542.螺孔531.垫圈 532.螺杆 55.穿孔 61.内螺纹 71.外螺纹72.调整孔
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有座体的排萧做说明,其主要包括有一座体1、若干支装在座体1内的管体2。
座体1为一弯弧长形座体,其中间贯穿有一透空部11;各管体2依次排列并插在座体1的透空部11中,其顶端21呈透空状,且在管端边缘有倒角22,可供使用者嘴唇方便地贴在其上,以吹奏管体。底端23贯穿设有一孔洞24,且设有一可对管体2的音准进行校音的校音元件3。校音元件3包括有一调整螺栓31、一第一管底32、一第二管底33及一固定块34,调整螺栓31由下往上穿过管体2的孔洞24,其具有螺纹的部位可在管体2中上下移动,第一管底32与第二管底33通过螺纹拧在调整螺栓31上并位于管体2中,第一管底32固定在管体2内的底端,第二管底33通过固定块34而拧在调整螺栓31末端,第二管底33的外径略小于管体2,可贴紧在管体2内壁而且具有气密效果,并可随调整螺栓31在管体2内上、下移动以达到校音或调整音调的目的。
请参阅图5,由于各管体2底端设有一校音元件3,校音元件3是将一调整螺栓31由下往上拧在管体2底端,调整螺栓31末端通过螺纹拧有一第二管底33,第二管底33对管体2具气密作用并可随调整螺栓在该管体2中上、下移动,当欲校音或调整音调的高低时,只要转动调整螺栓31,调整第二管底33在管体2中的位置,使其略微提高或降低,也就是改变第二管底33与管体2顶端的距离即可达到校音或调音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柏州,未经陈柏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8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