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阀门无效
申请号: | 97218945.9 | 申请日: | 199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087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树文 |
主分类号: | F16K31/11 | 分类号: | F16K31/11 |
代理公司: | 唐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阀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阀门,属于机械阀门技术领域。
现有的永磁阀门,一般由转子、外转子和密封罩等组成,它的结构是在内外转子上各有一对永磁极,内转子置于密封罩内,外转子可绕密封罩旋转。阀杆一端与内转子磁极相连,另一端与阀瓣用螺纹旋合。阀瓣由阀体固定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从而实现阀孔的开闭。这种结构阀体制造复杂,内转子摩擦阻力大,转动力矩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永磁转子呈凹形,外永磁转子呈瓦形,阀瓣固定在阀盖与阀体之间,阀体结构设计简单,内转子摩擦阻力小的永磁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阀体、内、外永磁转子、密封罩,内、外永磁转子分别置于阀体内,阀的上端有轴套,其结构要点是:内永磁转子的两端呈凹形,固定安装在阀杆的上端,外永磁转子呈瓦形,置于内永磁转子的外部。阀杆的顶部有内永磁转子,下端与阀瓣相旋合,阀瓣固定在扁圆形的阀瓣套内,位于阀盖与阀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内、外永磁转子通过内、外永磁转子托架支撑在阀杆的上端。轴套位于阀盖的中间部位,阀杆安装在轴套内。密封罩的顶部呈凹形,凹形处有外永磁转子的凸形轴头,密封罩与阀体紧固在一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寿命长。阀杆套于阀杆轴套内,阀杆套设置在阀盖的中间部位,可极大地减少内转子的摩擦阻力,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2、密封性能好。密封罩和阀体间由压紧圈,密封垫和螺钉紧密连接。
3、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永龙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永磁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瓣套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中轴套(1)、轴头(2)、外永磁转子(3)、内永磁转子(4)、阀杆(5)、阀盖(6)、阀瓣套(7)、阀瓣(8)、转子托架(9)、密封罩(10)、销钉(11)、压紧圈(12)、密封垫(13)、阀杆轴(14)、密封圈(15)、厚胶垫(16)、阀体(17)。
本实用新型的内永磁转子(4)由一对高强力钕铁硼材料制成的凹形永磁极制成,用销钉(11)固定安装在阀杆(5)的上端。阀杆(5)的另一端与阀瓣(8)之间用梯形螺纹旋合连接,阀瓣(8)套在扁圆形的阀瓣套(8)内,固定在阀盖(6)与阀体(17)之间。阀瓣套(3)厚0.75-1.0mm,阀瓣(8)只能在阀瓣套内上下移动,不能转动。图3是瓣阀套(7)的俯视图。外永磁转子(3)由转子托架(9)支撑,设置为一对安装在内永磁转子(4)的外部,内外永磁转子的磁极相反,即S-N,N-S。外永磁转子(3)呈瓦形,置于密封罩(10)内,绕密封罩(10)转动。为了使其实现绕密封罩(10)转动的目的,在外永磁转子(3)的顶部凹形处点焊有外永磁转子凸形轴头。密封罩(10)与阀体(17)由压紧圈(12)、密封垫(13)以及螺钉紧密连接。密封罩(10)采用0.5mm-0.75mm的非导磁不锈钢材料,它的上端呈凹形。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下部靠近水龙头之间设有厚胶垫(10),阀瓣套(7)与阀体(17)之间有密封圈(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外力驱动外永磁转子(3)转动时,通过N-S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密封罩(10)内的内永磁转子(4)也随之一同转动。由于阀杆(5)与阀瓣(8)之间有梯形螺纹,两者旋合在一起,并且阀瓣(8)被套在阀瓣套(7)内,阀瓣(8)只能作上下移动,故而外力便通过外永磁转子(3)、内永磁转子(4)和阀杆(5)传动到阀瓣(8)上,使其上升或下降对阀孔进行打开和关闭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树文,未经杨树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18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