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空气申缩瓶真空压力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97221737.1 | 申请日: | 199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262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守成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申缩瓶 真空 压力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障生命安全健康的医疗打滴输液装置,空气及空气中的尘埃,挥发性有害物质、细菌、病毒不能进入输液及无空气申缩瓶真空压力输液器。
目前,公知的打滴输液装置是输液瓶挂在支架上,进气针连接进气管,出液针、输液管、打滴包、输液针顺序连接,输液管上套上管闸,进气针、出液针穿透插在输液瓶塞上而成。空气从进气管、进气针进入输液瓶,生成气泡穿透液体出液面,在液面与瓶底的空间集结产生气压,将输液压入出液针经输液管、打滴包打滴,从输液针中输出,时间滴量调节管闸。空气从进气管、进气针穿透输液进入输液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尘埃,挥发性有害物、细菌、病毒就会被过滤到输液中,输入人体危害生命、健康。输液输完,没有及时护理,空气从进气管到输液针输入人体,就会发生医疗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健康的医疗输液器,它能使空气中的尘埃,挥发性有害物、细菌、病毒及空气不能进入输液及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无空气申缩瓶中,滑动封液圈嵌在申缩盖中瓶缸口申缩限位盖里,盖塞塞在申缩盖中。在真空压力器中,缓冲垫贴在真空缸体里,滑动封气头套在真空器拉杆上真空器缸体内拉杆限位盖里。在无空气申缩瓶真空压力输液器中,出液针、输液管、打滴包、输液针顺序连接,输液管上套有管闸,出液针插在申缩瓶盖塞上,无空气申缩瓶压在真空压力器下申缩架的申缩瓶托架上。输液时,拉申真空压力输液器拉杆,真空器缸体内成为真空,真空压力器滑动封气头和真空器缸体在大气压力下产生真空收缩压力,对申缩盖和瓶缸施压,打开管闸,输液从出液针中压出,经输液管,打滴包打滴,输液针中输出,时间滴量调节管闸。无空气申缩瓶装满输液,盖上盖塞,盖塞塞入容积等于申缩盖上升容积,输液瓶内无空气、空位。
由于采用了上述医疗输液方案,无空气申缩瓶内输液无空气、空位,输液不会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变质,空气及空气中的尘埃、挥发性有害物、细菌、病毒不能进入输液中,保障了输液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健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空气申缩瓶。
图2是申缩瓶剖视图。
图3是真空压力器结构图。
图4是申缩瓶托架。
图5是真空压力器剖视图。
图6是无空气申缩瓶真空压力输液器结构图。
图7是输液器支架。
图中1.无空气申缩瓶2.瓶缸3.申缩盖4.滑动封液圈5.申缩限位盖6.盖塞7.真空压力器8.申缩瓶托架9.托架缓冲垫10.真空缓冲垫11.真空器缸体12.真空器拉杆13.滑动封气头14.压力器缓冲垫15.拉杆限位盖16.万向轮17.申缩架18.申缩杆19.管闸20.输液管。
在图2中,滑动封液圈(4)嵌入申缩盖(3),套入瓶缸(2),盖上申缩限位盖(5),盖塞(6)塞入申缩盖(3)。滑动封液圈(4)能在光滑的瓶缸(2)内上下自由滑动,瓶缸(2)内装满液体无空气、空位,对申缩盖(3)施加压力液体不能压出。
在图5中,真空缓冲垫(10)贴在真空器缸体(11)内,真空器拉杆(12)套上滑动封气头(13),套入真空器缸体(11)内盖上拉杆限位盖(15),真空器缸体(11)中间内底贴上压力器缓冲垫(14)。拉动真空器拉杆(12)滑动封气头(13)能在光滑的真空器缸体(11)内上下滑动,空气不能进入滑动封气头(13)与真空器缸体(11)内腔形成的真空,滑动封气头(13)和真空器缸体(11)在大气压力下产生真空收缩大气压力。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管闸(19)套在输液管(20)上,输液管(20)上的出液针穿透插入无空气申缩瓶(1)的盖塞,无空气申缩瓶(1)放在申缩瓶托架(8)上,真空压力器(7)的压力器缓冲垫下,真空器拉杆拉申扣压在申缩瓶托架(8)上,申缩瓶托架(8)套在申缩架(17)上,万向轮(16)装在申缩架(17)的三脚上。输液时,真空压力器(7)对无空气申缩瓶(1)和申缩盖施加压力,压缩申缩瓶中输液,开启管闸(19)调节时间滴量,输液经出液针、输液管(20),输液针输入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守成,未经杨守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1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