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淋吸收处理废气排风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7221974.9 | 申请日: | 1997-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1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宏森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志舰 |
地址: | 11601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吸收 处理 废气 设备 | ||
喷淋吸收处理废气排风设备是一种有机废气吸收处理机,特别是将废气空气吸入排风设备里用有机溶剂混合吸收废气,适用于各种废气的收集处理,主要用于宾馆、酒店、餐饮、工厂的废气处理。
当前,各种含有有机物的废气,已严重污染空气。特别严重的是在局部如个别室内产生的有机废气,为了改善室内环境,人们用排风机将产生的有机废气排出室外大气中,严重污染大气的环境。这样不仅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日积月累大大地有害于人的健康。同时,在使用排风机时,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就会粘附在排风机的壳体内部及叶轮上,时间一长,由于吸附的过多而滴流于排风机内外,并难于予以排除。久而久之,排风机的粘附物过多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经常折洗,给人们使用带来极大的烦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将废气集中排出,而且能将废气吸收下来,部污染周围环境的喷淋吸收处理废气排风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喷淋吸收处理废气排风设备,包括排风壳体和按于壳体内的叶轮及驱动叶轮的电机,其结构特点是:壳体内设有喷向叶轮的喷淋管。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工作,不仅可将周围的废气吸入排风壳体内,同时通过壳体内设置的喷淋管,把有机溶剂等吸收液喷淋于叶轮,使吸收液变成雾状微粒,与吸入的废气流充分混合,增加吸收液与废气流的碰触,有效地将废气中的有机物吸收下来。这样就达到了向周围排放净化了的空气,有效地保护了周围的环境。
为了增加吸收液与废气大面积的接触混合,叶轮最好为圆筒式风叶轮,喷淋管沿圆筒式风叶轮外缘分布,而且喷淋管的底部最好设有均布排列的喷孔,每个喷孔与圆筒式风叶轮的转向成切线。
为了使吸收液能回收利用,于壳体下部设有吸收液集装槽,将吸收了废气的吸收液收集起来,以便进行回收处理。如集装槽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排液管连通有隔油分液箱,用于回收分离吸收了油性废气的吸收液。这样,喷淋管连通有输送管路,输送管路上安有液泵,液泵的吸管可与隔油分液箱连通,连续使用回收分离的吸收液进行喷淋吸收处理油性的废气。再如,集装槽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排液管与蒸馏釜、冷凝器,蒸馏釜下部的排液管与喷淋管的供液泵吸口连通,用于连续喷淋处理含易挥发的有机物废气。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使吸收液喷淋于高速转动的叶轮而变成雾状微粒,而且密布分散在壳体里,在叶轮吸入废气的同时,将吸收液与废气充分的混合,有效地使它们接触和碰幢,充分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并且可以进一步收集吸收了废气的吸收液,进行回收分离循环使用;不仅净化了局部产生废气的空气,而且有效地防止了二次污染周围环境的现象;具有净化空气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滚筒式喷淋吸收处理废气排风设备排风壳体局部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如附图所示的滚筒式喷淋吸收处理废气排风设备,其由排风壳体1、叶轮3、电机、喷淋管6、分离器11、循环泵12构成。排风壳体1两端分别与进风管20和排风管16连通。排风壳体1下部为下凸的集液槽,集液槽下端通过排液管10与分离器11连通。电机为单相电机,而叶轮为滚筒式叶轮,滚筒式叶轮由单相电动机驱动。滚筒式叶轮3及单相电动机按于壳体内。壳体内还安装着喷向叶轮的喷淋管6。喷淋管通过输液管8与循环泵12的排口连通,循环泵的进口与分离器11的吸收液排管连通。喷淋管沿滚筒式叶轮上方分布,与滚筒式叶轮的轴相平行。沿喷淋管的底部连续开有喷口7,喷口的喷出方向可与滚筒式叶轮的切线方向一致。喷淋管喷出的吸收液,直接喷向滚筒式叶轮,有利于吸收液受滚筒式叶轮的高速转动变成雾状微粒,使吸收液弥布在壳体内,与滚筒式叶轮吸入的废气充分地混合并吸收废气利有害物质,对吸入的废气实现了净化处理。净化后的空气从壳体1后侧的百叶窗及百叶窗式出气口15连通的排风管16排出室外。吸收有害物质后,含有主要是油脂的吸收液,集流入设于滚筒式叶轮3下部的集液槽9内。通过集液槽9底部的排液管10,使吸收了油脂的吸收液不断从集液槽9送入分离器11内,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处理后的吸收液,通过循环泵及输液管路8,输送给喷淋管6,使吸收液实现自动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宏森,未经林宏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1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收割器
- 下一篇:防止随身物品遗失的伸缩扣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