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冲程转子式涡轮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97223788.7 | 申请日: | 199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481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郑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义亮 |
主分类号: | F02B55/08 | 分类号: | F02B55/08;F02B53/00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南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时剑峰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程 转子 涡轮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是一种三冲程转子式涡轮发动机。
现有的发动机为长方体形,它具有缸筒,活塞,还具有气缸盖,以及配气机构中的气门,气门弹簧,气门摇臂总成凸轮轴等,它是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在缸筒在作往复运动,每一个缸筒需配备一套点火装置。众所周知,现有发动机缸体及曲轴连杆的体积大,结构复杂,要求精度高,不易组装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新颖,便于组装和维修的三冲程转子式涡轮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发动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保留原有发动机的活塞、缸筒,活塞套设在缸筒内,缸筒为一个以上,固定在转子内架上,转子内架内设置有偏心转子盘,活塞通过连杆与偏心转子盘连接;缸筒的进气口开口于转子外缘,转子外缘的偏心转子盘靠近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涡轮总成,涡轮总成具有涡轮机壳,机壳内设置有涡轮,机壳相对于转子外缘开口,涡轮与开口之间燃气工作承受室,涡轮总成对外引设有排气管;燃气工作承受室内开口部位设置有燃气点火装置;转子外缘的外侧,相对涡轮总成的后程,附设有一段进气岐管,进气岐管向外引设进燃油气道。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发动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新颖,便于组装和维修等显著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外部联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活塞3和缸筒2,活塞3套设在缸筒2内,缸筒2和活塞3有三套,均衡地分别固定在转子内架6上,转子内架6内设置有偏心转子盘7,偏心转子盘7的中心轴17处于转子轴16的下方,呈偏心状态,偏心转子盘7通过连杆4与活塞3连接;缸筒2的进气口开口于转子外缘1(即缸体),进气口与转子外缘1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补偿装置14,转子外缘1的偏心转子盘7最靠近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涡轮总成,涡轮总成具有涡轮机壳12,机壳12内设置有涡轮11,机壳12相对于转子外缘1开口,涡轮11与开口22之间形成燃气工作承受室19,涡轮总成对外设有排气管13;涡轮总成只与涡轮11同轴地设置有飞轮10。机壳12外壳设置有起动机9,起动机9通过传动装置与涡轮11联接。燃气工作承受室19内开口22部位设置有燃气点火装置20;转子外缘1的外侧,相对涡轮总成的后程,附设有一段进气岐管5,进气岐管5向内开槽,对外引设有进燃油气道21。
转子外缘1上内部向外均匀地设置有润滑油孔8。如图2所示,转子轴16安装在转子横梁15上,转子横梁15设置在转子内架6上,转子轴16通过轴承连接正时齿轮27,正时齿轮27通过传动带25连接涡轮正时轮23,涡轮正时轮23通过轴承连接涡轮轴24。
由于偏心转子盘的偏心运动,当缸筒及活塞A运动到进气岐管的开槽区域时,活塞下行,开始吸入空气或混合气。当A运动到B处时,由于走过了缸体上进气区域的进气槽,即缸筒上方开始通过间隙自动补偿作用与转子外缘的内壁紧密封闭,同时,活塞开始上行空气或混合气开始被压缩,当缸筒和活塞运动到C处进,火花塞通过正时部分的作用准时点火并把高压高温的燃气排入涡轮的工作室,以巨大的爆发力推动涡轮按正时针方向旋转。涡轮由此通过涡轮轴上的正时齿轮带动转子继续运动,并通过飞轮把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给汽车及其他设备的传动或工作设备,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这个工作循环中,经过了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工作排气三个冲程,它工作的同时把燃气排入缸筒,与传统的发动机不同,它不是把已燃烧的燃气仍作用到活塞上通过连杆把动力传给了曲轴,而是把燃气作用到涡轮上工作。
其缸筒随着内转于作圆周运动的同时,由于偏心转子盘的偏心运动作用,活塞被动地随着缸筒作往复运动。这一点它与传统的发动机最根本的区别是缸筒也在作飞速的圆周运动。
另外,与传统机不同,它只需一个进气口,只用一只火花塞或喷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义亮,未经郑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3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转子中心定位结构
- 下一篇:开关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