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甘蔗压榨辊无效
申请号: | 97223817.4 | 申请日: | 199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982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发明(设计)人: | 韦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明英 |
主分类号: | C13D1/06 | 分类号: | C13D1/06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压榨 | ||
本实用新型属甘蔗制糖榨汁用榨机的榨辊领域。
由于甘蔗糖厂中的榨汁机械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糖厂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故现在已有不少致力于改善榨机工作状况的技术。例如在中国专利<高效甘蔗压榨顶辊>(ZL95228522)中,将榨辊的顶辊辊面下的排汁沟设计成截面为长×高=50~200mm×30~110mm,每两圈齿纹间流入每条排汁沟的入汁孔数量为3~20个,孔径为Φ4~7mm。这种榨辊加大了排汁沟容量,增加了入汁孔的数量,使榨出的蔗汁能更顺利、更多的进入排汁沟中并从辊的两端流出,既提高了蔗汁收得率,还节约了动力消耗。但仅改进顶辊而未触及前后两辊的结构使榨汁机械还有潜力可挖,而且顶辊的改进也可以有别的更好的方案,以求在加大出汁量的同时还尽量减少入汁孔的被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幅度提高榨机排汁总容量、增加榨辊强度、且易于加工、减少入汁孔堵塞的榨辊。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方式实现其目的:在顶辊1、后辊4、前辊5的辊壳体内都有若干条沿圆周方向分布、与辊轴平行且贯通全辊壳的排汁沟3,各辊面的V形周向槽槽底部均有与排汁沟数目相同组数的入汁孔2与排汁沟连通,每组入汁孔中各孔中心线与最小壁厚B的径向线的交角分别为32°~75°,朝同一斜向呈扇形分布。入汁孔的个数可以是2~8个,孔径为Φ4~10mm。排汁沟的条数可以是6-160条,如沟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孔径可以是20~80mm。排汁沟壁与辊表面的V形周向槽槽底的最小壁厚B可以是10~45mm。
用装有本实用新型榨辊的榨机榨汁,排汁快,排汁多,提高了蔗汁抽出率,大大减少了蔗渣对入汁孔的堵塞现象,且由于蔗渣含蔗汁及水分减少,降低了蔗渣与辊面的相对滑动,有利于提高辊面的吸蔗能力,提高日榨量,也降低了榨机能耗及延长工作寿命。还由于取消了传统的前辊表面V形周向槽槽底的周向排汁槽,简化了辊的加工。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榨机中三个内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排汁沟的榨辊的形状和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榨辊均为横截剖面的示意图。
图2是截面为圆形的排汁沟在圆周方向上均布、以三个入汁孔为一组的甘蔗压榨辊的局部截面图。
甘蔗压榨机的顶辊1、前辊5、后辊4呈品字形安装在榨机上,每个辊的辊壳体内有若干条沿圆周方向分布、与辊轴平行且贯通全辊壳的排汁沟3,排汁沟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呈其它形状。在辊壳面上V形周向槽槽底分布与排汁沟数目相同组数的入汁孔2与排汁沟连通,每组入汁孔中的各孔轴线与最小壁厚B的径向线的交角分别为32°至75°,以同一斜向呈扇形分布。开始榨蔗时,甘蔗从图1的顶辊1和前后辊5、4之间通过,在行进过程中所榨出的蔗汁从各辊的表面经入汁孔2流入排汁沟内,再沿排汁沟从辊壳的两端流出。由于三辊同时参予排汁,已近于全方位内排汁,使榨出的蔗汁容易排出,不仅蔗汁抽出率高,利于提高蔗速,加之减轻了辊面压力,使榨机受压明显减少,达到了提高产量、减低能耗、明显改善各项生产技术及财务指标的目的。
为了适应不同大小榨辊的需要,排汁沟可以做成6-160条,每条直径D可为20-80mm;排汁沟可以是单孔均布,也可以是分组排列。每组入汁孔可以由2-8条构成,每一个孔的孔径d可以是Φ4-10mm,每组入汁孔中各孔的中心线与最小壁厚B的径向线的交角为32°至75°,从小到大呈扇形排列。顶辊、前辊及后辊各组入汁孔的斜向与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由于入汁孔的中心线与最小壁厚B的径向线交角明显高于传统的榨辊,因此大大降低了碎蔗渣对入汁孔的堵塞机率,使榨机能长时间地稳定运行。为了保证辊的强度,辊面V形槽底与排汁沟壁的最小距离B可以是10-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明英,未经韦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3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放式整体无接头电加热抽油杆
- 下一篇:焊有储油帽防锈死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