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纸厂黑液直接蒸发、喷射燃烧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7225400.5 | 申请日: | 199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014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承模 |
主分类号: | D21C11/04 | 分类号: | D21C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001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厂 直接 蒸发 喷射 燃烧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制浆造纸厂碱回收黑液处理的环保设备。
目前,国内外造纸工业碱回收,仍然是传统的燃烧法,它由黑液提取、蒸发、燃烧和绿液苛化四个主要过程组成,在其中的蒸发和燃烧阶段、需使用结构复杂、造价贵、操作水平要求高的蒸发设备和碱回收炉。碱回收炉主要由炉体下部的圆形喷射炉和上部的锅炉组成,这些设备造价上千万元,是年产4000-7000吨纸浆或年产3000-4000吨纸的小纸厂无力配备的,加上长期以来小纸厂的环保意识较差,致使许多小纸厂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为此,国务院曾于1984年9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的文件,1988年12月20日国务院环委、轻工业部、农业部和财政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防治造纸行业水污染的规定》,确定了具体指标,要求限期治理解决,其中对于年产4000-7000吨的碱法化学纸浆厂及年产3000-4000吨的小纸厂,要求在1995年前碱回收率分别达到60%及50%以上。否则纸厂就要关停并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设计一种适合小型纸浆厂和造纸厂使用,价格较低,易于操作使用,碱回收率高的黑液直接蒸发喷射燃烧设备,用它处理纸厂的黑液,可使碱回收率达到60%以上,满足国家的要求,从而救活一批小纸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在燃烧炉体的下部是喷射炉,炉体的上部是框形平板三效蒸发器,炉体的侧旁有夹套式黑液加热塔和蒸浓塔,蒸浓塔上端的上烟管与蒸发器上端的烟管相接,加热塔中下部的进烟管与蒸浓塔中下部的出烟管通过引风机相接。喷射炉中黑液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直接进入蒸发器,然后转入蒸浓塔,最后流入加热塔;而稀黑液先送入加热塔预热,然后送到蒸发器蒸浓,再送到蒸浓塔浓缩,最后送到喷射炉燃烧。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框形平板三效蒸发器直接设置在喷射炉的上方,喷射炉中燃烧黑液所产生的高温烟气从喷射炉的燃烧室直接进入蒸发器的烟室;在燃烧炉旁又有加热塔和蒸浓塔,从蒸发器出来的高温烟气再依次流过蒸浓塔和加热塔,对浓黑液进一步浓缩,对稀黑液进行加热,因而本实用新型可用燃烧黑液所获得的热量将稀黑液加热、浓缩到可供燃烧的程度,它可省去设置在喷射炉上方的锅炉,从而减少用锅炉蒸汽通过蒸发器浓缩黑液所需的设备投资及转换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本实用新型中的框形平板三效蒸发器的结构也比普通的管式蒸发器的结构简单,而且不易结垢堵塞;加热塔、蒸浓塔设置在燃烧炉旁不仅可提高黑液燃烧的热量利用率,使黑液的蒸发、燃烧得以一次完成,而且将三者按三角的平面布置方式安装,并用框架连起来,还可大大提高设备的整体刚度、纵向稳定性及抗风能力,从而减少设备本身的钢材用量。本实用新型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设备投资少,热量利用率高,操作维护方便;对于年产4000-7000吨纸浆或年产3000-4000吨纸的小厂来说,碱回收方面的设备(含黑液提取和绿液苛化工序的设备)投资有200-300万元就足够了,碱的回收率可稳定地达到60%以上,因而这种设备特别适合小型制浆造纸厂使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可供日产10-20吨纸浆的小型造纸厂使用的黑液直接蒸发、喷射燃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平面布置示意图。
由图1可见,在燃烧炉体的下部有一个高约8米、内径约2.2米的圆形喷射炉1,炉体的上部是框形平板三效蒸发器2,它高约12米,内部烟室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约2.4米。该烟室与喷射炉的燃烧室相连。烟室四周是串联使用的平板三效蒸发器,烟室上方接有烟管4。燃烧炉的侧旁有一个黑液蒸浓塔5和一个黑液加热塔6。这两个塔都高约20米,内径1.8米,外经2.8米,它们都是一种喷淋塔,也可称为热交换器和直接接触蒸浓器。其内、外壁之间形成夹套,可作为黑液贮液槽7、8,夹套中还有一层层加固孔板9、10将内、外壁连成一体。内壁中部即为烟道11、12。烟道的上部装有喷淋头13、14,烟道上端与上烟管15、16连接,烟道的中下部分别接有出烟管17和进烟管18。蒸浓塔4的上烟管15与三效蒸发器的烟管4相连,蒸浓塔的出烟管17通过引风机19与加热塔的进烟管18相连。燃烧炉、蒸浓塔和加热塔靠框架20连成一体(见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承模,未经杨承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5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用杀菌消毒膜
- 下一篇:封闭式齿轮减速带喂入对辊制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