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套管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26005.6 | 申请日: | 199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123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坤;李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斯佩思技术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33/10 | 分类号: | E21B33/1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套管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层测量的油井套管密封连接装置。
目前,我国油田在测量油井各油层流量和成分时所用的油井套管密封装置,它包括下侧开有集流孔的联通管,设在联通管外壁上并与联通管内所设的液压介质流通管相连通的油井套管密封件,液压介质流通管与设在联通管下端的由增压电磁泵和泄压装置组成的液压回路相通。其中,油井套管密封件为一橡胶管,泄压装置为泄压阀。橡胶管外径为27.5mm,内径为20mm。利用增压电磁泵将油井内液压介质充入橡胶管内,对其充液蓄压,使其撑开,将124mm的油井套管封堵密封。打开泄压阀,使橡胶管排液泄压。这种油井套管密封装置的缺点是:橡胶管不仅在抗拉强度,扯断延伸率和耐温性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更重要的其密封效果差。同时,利用增压电磁泵对橡胶管充液蓄压时,没有相应的压力调节控制装置,只能靠控制增压电磁泵的电流大小和充液时间的长短,凭操作者的经验去判断是否将油井套管封堵密封。所以对橡胶管的充液蓄压有较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大大影响了油井套管封堵密封的可靠性,有时还发生橡胶管超压破坏,失去密封作用还不知道,只能将密封装置提出油井才知分晓。综上所述,由于橡胶管密封效果差,对其充液蓄压不能调节控制,密封可靠性差,直接影响了测量的精度。经调查和检索,目前尚未发现有更好的油井套管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充液蓄压可以调控的密封安全可靠的油井套管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井套管密封装置,它包括下侧开有集流孔的联通管,设在联通管外壁上并与联通管内所设的液压介质流通管相连通的油井套管密封件,液压介质流通管还与联通管下端所设的由增压电磁泵和泄压装置组成的液压回路相通。其中,所说的油井套管密封件为一柔性复合密封囊,所说的泄压装置为一具有溢流安全阀的泄压电磁泵,联通管的管座与增压电磁泵的泵壳密封连接,增压电磁泵的底端设有阀座,阀座内开有轴向通孔,阀座的侧面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液孔,泄压电磁泵的泵壳上端与阀座下端密封连接,泄压电磁泵的泵壳底端开有与泄压磁泵泵体内腔相通的出液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柔性复合密封囊比橡胶管密封效果好,而且利用增压电磁泵对柔性复合密封囊充液蓄压时,可以利用泄压电磁泵的溢流安全阀调节控制其充液量,以确保柔性复合密封囊达到设定的安全工作压强,密封安全可靠,进而提高油井测量的精度。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为油井套管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联通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增压电磁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泄压电磁泵结构示意图;
图5为液压回路工作原理图。
如图1所示,一种油井套管密封装置,它包括下侧开有集流孔17的联通管1,设在联通管1外壁上并与联通管1内所设的液压介质流通管16相连通的柔性复合密封囊12,液压介质连通管16又与设在联通管1下端由增压电磁泵2和具有溢流安全阀的泄压电磁泵3组成的液压回路相通,联通管1的管座与增压电磁泵2的泵壳4上端密封连接,增压电磁泵2的底端设有阀座213,阀座213上开有轴向通孔,阀座213的侧面开有与增压电磁泵2泵体内腔相通的进液孔18,泄压电磁泵3的泵壳5的上端与阀座213下端密封连接,泵壳5的底端开有与泄压电磁泵3泵体内腔相通的出液孔19。
如图2所示,联通管1上端带有螺纹孔,用于连接测量仪器。联通管1的下侧开有8个集流孔17,它们与油层相通,油井液体由此孔流入联通管1的内腔,经集流流向测量仪器。集流孔17是在油井套管被封堵密封后下部各油层被测流体的通道。在联通管1外壁设有柔性复合密封囊12,它是由化纤织物织成的承载层和涂覆在其表面的有机涂料密封层组成的圆筒形结构。化纤织物如锦纶、涤纶或芳纶均可,有机涂料为聚氨酯或聚酰亚胺,可以单面或双面涂覆。圆筒形的柔性复合密封囊12的两端用1mm粗的锦丝线或软铅丝捆扎在联通管1的外壁上,形成柔性可蓄压空间。在联通管1的管座内开有一对阶梯孔,配有密封环13和压紧螺母14,内穿供电导线,分别与增压电磁泵2和泄压电磁泵3的电磁线圈连接。联通管1的管座安装在增压电磁泵2的泵壳4上,并由O形密封圈61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斯佩思技术应用研究所,未经北京市斯佩思技术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6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锅式罐头包装盒
- 下一篇:电驱动、电刺激自动计数鼠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