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管式逆流吸收器无效
申请号: | 97226028.5 | 申请日: | 199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3047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0 |
发明(设计)人: | 方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瑞华 |
主分类号: | F16L55/045 | 分类号: | F16L55/045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景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管 逆流 吸收 | ||
1.一种双管式逆流吸收器,直接连接装置在水流管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双管式逆流吸收器,包括有一外管体(10)、一内管体(20)、一阀盖机构(30)及一缓冲机构(40);外管体(10)的两端各设有承盘(11),在承盘(11)上设有若干个螺孔(15),以承接外部的管路;内管体(20)设置在外管体(10)内部,形成一可供水流流通的通管(70);阀盖机构(30)装置在外管体(10)内部,包括有一阀盘(32)、一阀轴(34)、一第一弹簧(38)、一支架(36)及一轴套(37),阀盘(32)的形状及大小刚好可罩住通管(70),且通过设在阀盘(32)中间的阀轴(34)穿套在轴套(37)中,而轴套(37)则通过支架(36)固定在外管体(10)的内壁,使阀盘(32)可沿阀轴(34)的方向上下移动以开闭通管(70),并且在轴套(37)及阀盘(32)之间的阀轴(34)上套有第一弹簧(38),可提供弹力使阀盘(32)在平时状态下罩闭在通管(70)上;缓冲机构(40)设置在内管体(20)与外管体(10)之间,包括有一第二弹簧(42)、一环状活塞板(41)及一第三弹簧(43),通过活塞板(41)将内、外管体间的空间分隔为二区间,在较接近阀盖机构(30)的一区间为缓压区(45),其内设有第二弹簧(42),且为可供水流进入的开放区间,另一区间则为充灌有空气的封闭气室(44),在气室(44)内设置有第三弹簧(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式逆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管体(20)接近阀盘(3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22),且在外管体(10)内侧相对于第一凸缘(22)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凸缘(12),可将第二弹簧(42)容置于由第一、第二凸缘与活塞板(41)之间所形成的缓压区内(4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式逆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外管体(10)的外部设置有一水流压力表(60)及一气压表(50),水流压力表(60)与外管体(10)内部的水流流路相连通,气压表(50)则连通气室(44);气压表(50)设有一充气嘴(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式逆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板(41)的内、外两侧均设有O型止漏环(4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瑞华,未经方瑞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60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