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线机的定子转向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7226035.8 | 申请日: | 199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3167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亮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机 定子 转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的定子转向机构。
一般传统的电机定子转向机构,是由一个齿轮组的传动而带动嵌固在定子固定梢的电机定子,且大都只带动一个日内瓦轮(即只带动一个电机定子),如要带动两个以上的电机定子,则必须增加齿轮组方可达到。然而,利用齿轮组来传动电机定子在操作使用上有下述缺点:由于传统定子转向机构是利用电机带动皮带,皮带再带动各个齿轮,再由齿轮带动日内瓦轮,并同时带动嵌于日内瓦轮上定子固定梢的电机定子11,所以,经由各个齿轮依序带动下,因齿轮与齿轮间必定有间隙存在,因此传动后,日内瓦轮所带动的电机定子定位性差(也即齿轮间隙影响日内瓦轮的精确定位),从而影响绕线工作,且因利用齿轮组传动日内瓦轮,所以整体结构复杂;又因齿轮传动存在间隙,使得整体传动不够精密,且噪音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机的定子转向机构,该装置只需利用具有圆弧面的传动轮机构,即可直接带动日内瓦轮,从而解决使用复杂的齿轮组结构才能带动日内瓦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传动两个电机定子作绕线工作的绕线机定子转向机构,从而节省工作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传动轮1、两个日内瓦轮2、两个套筒6、两个螺杆5、两个六角套筒螺栓4、两个螺帽7并配合一个主轴3、止动螺钉10、上板13、滚珠轴承8、9、下板14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轮具有一个圆盘,圆盘上端表面处设有一个台阶圆杆,且在圆周表面上设有两个用于螺固传动杆的孔洞12,其下端表面处设有两端为圆弧凹面的用于传动日内瓦轮以及作为和日内瓦轮2固定的小圆盘,且在小圆盘下端表面处设有一个用于和电机嵌接的台阶状圆杆;籍由上述构件,只需利用电机带动传动轮旋转半圈同时,即可经由传动轮一次带动两个日内瓦轮作90度旋转(也指可一次带动两个嵌固在日内瓦轮上的电机定子),使得一次可作两个电机定子11的绕线工作,从而提升工效而减少工时。
其中传动轮1的圆盘下方表面处的小圆盘可设计成具有若干个圆弧凹面21,使得传动轮一次可带动两个以上的日内瓦轮2。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只需利用一个传动轮即可带动日内瓦轮,整体结构简单,又不会产生多个传动齿轮组的间隙问题,使因间隙问题而带来的传动不够精密以及噪音问题也随之解决。此外,本实用新型传动轮1在完成传动后,其圆弧面和日内瓦轮上的圆弧凹面21嵌合在一起,所以其定位性好(因圆弧与圆弧相贴合,没有任何空隙或间隙影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组合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组合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组合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组合示意图。
参见图1一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传动轮1、两个日内瓦轮2、两个套筒6、两个螺杆5、两个六角套筒螺栓4、两个螺帽7并配合一个主轴3、止动螺钉10、上板13、滚珠轴承8、9、下板14所组合而成,组装时(参见图2及图3),先将六角套筒螺栓4螺入螺杆5内(且螺杆5穿过传动轮1上的孔洞12),而套筒6则套在螺杆5上,最后利用螺帽7将六角套筒螺栓4固定在传动轮1上,接着先将滚珠轴承8、9分别嵌固在上板13及下板14的各台阶孔131、132、141、142中,随后将传动轮1的小端圆杆13穿过嵌固上板13的滚珠轴承8中,而长圆杆14则穿过嵌固在下板14的滚珠轴承8中,且在长圆杆14上螺固一个固定块16及一个感应片15,而日内瓦轮2的小端圆杆23则先置于下板14的台阶孔142中,并在日内瓦轮2的孔洞24嵌接主轴3,该主轴3上端嵌合一个定子固定梢12,而其下端处螺固一个固定块16及一个感应片15,上板13和下板14的结合则利用螺栓29与长套筒30加以结合固定(参见图4),所以,当传动轮1与日内瓦轮2组装完成时,其传动轮1的圆弧面11和日内瓦轮2的圆弧凹面21贴合在一起(参见图3及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亮,未经王文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6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