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颖弹性高跟鞋无效
申请号: | 97226353.5 | 申请日: | 199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994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吉向 |
主分类号: | A43B21/30 | 分类号: | A43B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颖 弹性 高跟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类新型高跟鞋,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大多数女性穿着的高跟鞋。
自世界上出现第一双高跟鞋以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事实证明高跟鞋的“美”是无法抗拒的,因为它能使人体增加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鞋是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鞋和服装是统一体。是想:人们穿上一身漂亮的服装而没有配套的鞋那会是多么不协调,令人难看!当人们穿上漂亮服装再配上合体的高跟鞋时,就会使自己感到在空间增加一定高度,自然而然形成昂首、挺胸、直腰、显得挺拨、多姿多彩、潇洒、更衬托出女性线条美。
出于同样心理,一些男士也喜欢上高跟鞋。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高跟鞋,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鞋跟都是实心的,而且较重,与地面形成“钢”性接触。人们在行走或站立时人体重心的重力通过脚跟的中心和鞋跟的支撑点对地面产生垂直的压力,依据力的平衡原理,地面对向下垂直压力,同时产一个相反向上反力,这个反力也通过鞋跟(实心)中心线向上反馈到脚后跟中心即医学上称之为跟骨下缘人体受力中心点,向上或向下垂直力互相作用都是通过鞋跟实现的。
众所周知,由于跟鞋越高,人的重心距地面越远,高跟鞋与地面形成的“钢”性接触对人体影响就越大,人们穿上了高跟鞋行走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脚后跟、脚弓、脚掌以至腰、腿酸疼、易疲劳,行走泛力,这说明高跟鞋的底部件结构与人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十年来鞋的底部件一直是一付老面孔,因此,人们对鞋的有关部件盼望着有所变化和突破。研究和改进高跟鞋的底部件结构对人体脚的各个部位骨骼、韧带、脚弓、肌肉、血液循环、神经、皮肤具体形态,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实用新型设计只限于鞋的底部件内部结构,不涉及鞋楦、内、外底和鞋帮、底部件(鞋跟)等三大部分外形造型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上述缺陷,设计出一种重量轻、穿着柔软舒适、与地面接触声音小、行走省力、防疲劳、具有保健功能的弹性男女高跟鞋。
具体方案是:根据空心橡胶球与弹簧都具有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申张与收缩,有一定支承力(空心橡胶球内腔有气压存在,受力进凹进去,弹簧受力时缩回去,外力消失时,恢复原状),二者对力的传递又具有缓冲、减震(衰减)作用的共性,根据这一特性,改高跟鞋与地面“钢”性接触为“柔”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设计,适合于高、中跟皮鞋、皮靴、凉鞋制作。
图1为鞋跟各部位名称的含义示意图。
12---跟座面。在跟体上呈现凹状,跟座面是鞋座上安装鞋跟的部位,人们穿鞋时脚后跟底面触及的部位,鞋座面与鞋座形成直接衔接,构成鞋跟的安装。
1---鞋跟
14---跟面。它是鞋跟的底平面与掌面直接衔接部份。
15---掌面。是一般鞋跟最下端的磨耗部分,它具有保护鞋跟的作用。
13---跟柱。它是跟座面至跟面之间的主体,是人脚后跟重心落入跟面中的凭借物。
图1为高跟鞋(底部件名称示意图)正视图。
图2为弹性高跟鞋(细型跟柱)正视剖面图。
图3为弹性高跟鞋(粗型跟拉)正视剖面图。
图1图2图3所示的弹性高跟鞋,它包括:鞋跟(1);弹簧(2);空心橡胶球(3);弹簧型内腔(4);空心橡胶球型内腔(5)。
其中,图2所示的弹簧型内腔:在跟柱(13)中心开一管状空腔4,空腔壁上镶有金属支撑管6,金属支撑管6与腔壁之间用粘剂16粘合。在支撑管内安有弹簧2,弹簧2的上端与下端各焊有中间带孔的金属片10,金属片10孔中穿有螺杆8,螺杆8另一端通过腔孔与鞋座面12中心处的螺帽9相连,以固定弹簧;下方带孔的金属焊片、螺杆与金属跟面盖18中心上螺帽9相连,便于弹簧有问题时拆装。在跟面盖18底部粘有橡胶做成掌面15,以保护金属跟面盖底部不受地面异物损伤,掌面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磨擦物。在跟柱13底脚镶有金属外套管11,以保护底脚不被随意碰断。底脚外套管与跟面盖之间形成光滑接触。跟座面12、弹簧2、跟面盖18、掌面15必须在一条垂直线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吉向,未经刘吉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6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