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7227831.1 | 申请日: | 199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164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清昆 |
主分类号: | E05B63/00 | 分类号: | E05B6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门锁 控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
众所周知,常见的门锁之锁舌经拉退而开门后随即又因拉力消失而自动保持在上锁之状态,造成人在出门之瞬间被反锁在门外之意外,而常见有关多段式门锁,由门外以钥匙上锁后,藉破坏铁窗进入屋内之窃贼亦可在门内利用锁之手转把轻易的将门锁打开而从容离去,再者,常见锁心又极易被窃贼用插入之铁丝将其锁柱以同排同向加以破解逼退而开锁,这是目前常见锁之缺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门锁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它是由锁舌、锁闩及锁心部份所构成,其锁舌部分是以旋转把手装设具有弧形边缘及齿形转角的旋转推进构件,能使齿形转角推动组配的拉动构件而拉退锁杆的锁舌完成开锁过程,随后,沿弧形边缘与拉动构件的着力凸部下缘产生刹车挡止作用而防止锁舌发生弹回上锁动作,使开锁与防反锁之操作同步完成,从而避免造成反锁的意外现象发生;锁闩部分是将启动锁闩的段位凹口数量设计成门内少于门外,使自门外以钥匙将锁闩的全部段位上锁后,门内之手转把无法启动锁闩开门,以预防破窗而入的窃贼开门而从容离去;锁心部份是将锁心体的锁心孔改成半圆形,装配在直壁边的两排锁柱则延伸突露于锁心孔的中心位置形成间替交叉的状态,以预防插入锁心孔内的铁丝等硬物长驱直入,可增加锁柱被逼退而开锁的困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舌与锁杆控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舌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舌被旋转推进构件拉退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舌被旋转推进构件拉退并刹车挡止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控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控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闩用锁心齿件开锁之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闩用锁心齿件上锁之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闩以手转把齿件开锁及上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无法被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心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心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心所用的钥匙之立体示意图。
(10)为锁舌、(1)为拉动构件,(11)、(12)为长形导孔,(13)为上着力凸部、(14)为下着力凸部、(15)为弯头部、(150)为结合孔、(151)为螺丝柱体、(16)为导杆、(30)为舌杆、(301)为支架、(50)为弹簧、(2)为旋转推进构件、(21)为弧形边缘、(22)为上齿形转角、(23)为下齿形转角、(3)为旋转把手、(31)为杆体、(4)为门锁壳体、(41)为长形孔、(42)为卡口、(5)为锁杆、(51)为手把、(52)为手把杆体、(53)为卡持部、(54)为弹簧、(55)为螺丝、(6)为锁闩、(61)为门内段位凹口、(62)为门外段位凹口、(64)为锁心齿件、(65)为手转把、(66)为手转把齿件、(7)为锁心、(70)为外壳、(71)为锁心体、(72)为锁心孔、(73)为直壁边、(74)为锁柱、(741)为第一道锁柱、(742)为第三道锁柱、(743)为第五道锁柱、(75)为锁柱、(751)为第二道锁柱、(752)为第四道锁柱、(753)为第六道锁柱、(76)为钥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清昆,未经王清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7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