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管式触媒转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7228018.9 | 申请日: | 199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242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16 |
发明(设计)人: | 汤显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显铭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管式 触媒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管式触媒转化器。
摩托车所排出的废气中因含有大量的HC及CO等污染物,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持续恶化,相关单位遂制定摩托车第二期及第三期空气污染排放标准。
而欲解决摩托车污染的根本办法,在于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另一办法为加装后处理系统,如触媒转化器,而由于摩托车所排放的废气污染物较高、含氧量不足、机油使用量大,引擎振动大及触媒装设位置的空间相当有限,故如何选择适当的触媒,才能在最经济的状况下,使得摩托车污染能够有效的降低,而其性能和油耗却不会损失便成为相当重要的一环。
以一般传统式触媒转化器而论(如图7、8中所示),其主要于两带61、62相互接触的部位,亦即波板状带62的波形顶部,以波形滚筒63赋予波形的波板状带62,与另一条平板状带61相互重叠,再经过铆接滚筒64而在波板状带62的波形顶部,由铆接(压凹凸状)加工以形成凹凸接合,同时把两带61、62接合固定,并卷回重叠以制得卷回型蜂巢体65,而由两带61、62的卷回重叠,自动会形成为排出气体通路的多数网目状通气孔路66,再将缠绕完成后的蜂巢体65设置于一金属管67的内部,再涂覆贵金属,如白金(铂Pt)、钯(Pd)、铑(Rh)及涂布层氧化铝而制成触媒转化器,而可将HC及CO等转化为HO与CO才排放出去,但是,上述的结构却存在着如下的缺点:
1·因位于蜂巢体65内部的通气孔路66,为具有大、小不等的设计,但当通气孔路66受到因燃烧不完全而发生阻塞时,则不易将排气管内部的废气排出至外界的空气中,而易引起引擎不顺或熄火。
2·且触媒转化器因受到摩托车排气管内部所产生废气的直接作用影响,且如二次空气导入时,触媒转化器常因大量空气导入而产生极高的温度,极易使触媒转化器的寿命减低。
3·一般的触媒转化器使用硬焊方式,于高温作用下,因热涨冷缩而造成蜂巢体65产生龟裂。
4·蜂巢式触媒转化器,对于引擎会造成极大的回压现象,致使马力损耗。
因此,上述传统式触媒转化器的实用性并不足够,而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式触媒转化器,于正常状态下,具有冷却、散热的效果,于非正常的状态下则具有加温以防止阻塞的功效,可加长其使用寿命,具有不致使蜂巢体产生龟裂现象,且不会对引擎产生不当的回压现象。本实用新型亦可使用于先期转化以及预热后端触媒并延长后端触媒转化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多管式触媒转化器,于摩托车排气管的内部适当位置设有触媒转化器;其特征在于:一金属中管,于金属中管的内部设有层级状的蜂巢体,各蜂巢体之间并未相互焊接,仅相互卷绕,于蜂巢体的内部设有一内部具有小孔的金属内管,介于金属内管与金属中管之间的外部焊接有数根支柱,以支柱当作金属中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相互的连接,于金属中管、蜂巢体、具有小孔的金属内管上皆涂覆有白金、钯、铑及涂布氧化铝层。
前述的多管式触媒转化器,其特征在于:亦可于金属中管上形成小孔,于金属中管的外部设置一中空的金属外管,介于金属外管与金属中管之间亦设支杆,于金属中管、金属外管、支杆上皆涂覆有白金、钯、铑及涂布氧化铝层等。
前述的多管式触媒转化器,其特征在於:该触媒转化器可设于摩托车排气管的内部前段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小孔13的金属内管12,于正常状态下,具有冷却、散热的功效,于非正常的状态下则具有加温可防止阻塞的功效。
2·金属内管12为不会被堵塞及继续转化并引燃被堵塞的蜂巢体11,使温度由内向外扩散,并可促使触媒转化器可正常的运作。
3·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管式焊接,蜂巢体11可自如的伸缩,而不致会产生龟裂现象。
4·不致对引擎产生不当的回压现象。
5·本实用新型亦可将金属外壳20与金属内壳21以间隔距离相互焊接,可使用于先期转化以及预热后端触媒并延长后端触媒转化器的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合剖视图。
图7为传统式结构于成形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显铭,未经汤显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80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戴耳机话筒组
- 下一篇:食物营养配餐记录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