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腹部自然呼吸反压同步供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28105.3 | 申请日: | 1997-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0601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聪海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2B15/00;A62B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濂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腹部 自然 呼吸 同步 供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腹部自然呼吸反压同步供氧装置,包括一含有气囊的腰带,该气囊上装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上设有若干进气孔,空气过滤器内有用静电无纺布包裹的活性碳纤维层和活性碳层以过滤空气、浓烟和杂质。该气囊上还装有一导管连接至一透明头罩,而空气过滤器与导管端均装有单向阀以防止空气回流。该气囊内还装有若干个弹簧可膨胀压缩。使用时系上该气囊腰带,套上透明头罩使用,凭借呼吸胀缩动作而引起气囊胀缩,把空气源源不断输进头罩内。此装置使用省力、安全、方便,可避免缺氧窒息而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历年来对火灾现场伤亡原因的调查显示,伤亡者大都因吸入浓烟所致,而非先遭烧伤而遇难。因此,为逃出火灾现场,除需具备正确的火灾逃生常识及掌握有限时间外,还需要有一个供逃生者避免吸入浓烟的设备。目前火灾现场使用的救生设备,除消防队使用的价格昂贵且形体笨重的专业装备外,尚无其他适合一般公共场所及居家使用的救生设备。那些消防队专用的装备还带有氧气瓶极易发生爆炸。有些建筑物设有逃生梯和升降梯,但若无任何防范吸入浓烟的设备,这些设施不论如何好用也无济于事。据统计,一般现场救出的伤员,绝大多数因救护车未到现场不能及时施以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而导致死亡。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式因卫生因素人们不愿采用,造成更多的悲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快速、简单、价廉而有效的辅助呼吸的救生装置,即利用腹部自然呼吸反压同步供氧装置,以供大众使用,减少发生火灾时伤亡。在火灾现场,浓烟密布,将此装置系于腰部,戴好头罩以爬行姿态逃生,恰可吸入接近地面的空气,离开火场。另外,对重伤员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的,可直接将其套在伤员腰部,用手按压本装置的气囊,压送空气至透明头罩内,再配合按压伤员的胸部,即可达到如人工呼吸的紧急抢救的目的,而没有有碍卫生的顾虑。
本实用新型有四张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 本实用新型气囊未压缩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气囊压缩时使空气进入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4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实施例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次:
1 空气过滤器 11 盖体
12 进气孔 13 底座
14 静电无纺布 15 活性碳纤维层
16 活性碳层 17、22、51 单向阀
2 气囊 21 弹簧
3 腰带 31 粘接扣
4 导管
5 透明头罩
6 松紧束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利用腹部自然呼吸反压同步供氧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为火灾现场提供逃生或人工呼吸提供抢救用途,它包括一透明头罩5,一耐热材质制成的腰带3,其上装设一气囊2,该气囊2上于腰带3外侧装设一空气过滤器1,该空气过滤器1由盖体11与底座13组成,该盖体11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12,其内侧用静电无纺布14包裹活性碳纤维层15和活性炭层16,颗粒粗的在外,颗粒细的在内。然后再在底座13内里装设一单向阀17,使空气只进不出,而进入该单向阀17的空气流入腰带3内侧的气囊2。该气囊2也用耐热材料制成,内含若干个弹簧21以此作为气囊2被压缩后复原之用。气囊2出口处也设一单向阀22,然后接上一导管4,使空气流入该导管4后无法回流。该导管末端接至一耐热的聚丙烯透明头罩5的下部,在头罩5下部的另一侧设一单向阀51以供排气之用。该透明头罩5的下部衬有柔软有弹性的衬里材料。使用时调整松紧带6便于在头颈部束好,而腰带3则使用粘接扣31粘接,可依使用人的腰围大小调节松紧。
当透明头罩5和腰带3都系好后,吸气时则因腹部鼓胀压迫气囊2使内部空气流入导管4进入该透明头罩5内;呼气时则因腹部收缩,气囊2恢复原状,并吸入空气过滤贮存。当呼气时罩内空气压力升高,单向阀51则排出空气。如此周而复始随着呼吸动作使透明头罩5内的空气得以更换达到人工呼吸的目的。所以,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在火场人员维持呼吸逃出火场或在火灾现场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不失为一种实用、快速、安全、省力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聪海,未经陈聪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8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式漏电脱扣装置
- 下一篇:自动打火型保健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