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无效
申请号: | 97228900.3 | 申请日: | 199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089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焜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3/72 | 分类号: | H01R23/72;H01R13/648;H01R9/09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插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抑制噪声效果良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供大部分高频率输出/输入设备通用的电连接器插座。
“噪声干扰”在所有使用电子电路元件的设备中都会产生,而完成电传输功能的电连接器,也有此类问题,特别是用于高频率传输的电连接器,其噪声干扰更大,因此这些电连接器大都设有用于防止噪声干扰的屏蔽装置。有关的设计可参考美国专利第D345,343、D344,492、D345,140、5,017,156号,及台湾专利申请第81110335、81217896、81300211、82101300、83310726、84104611号等。因此,如何抑制噪声,以使电连接器电传输稳定,已为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一些已知的电连接器屏蔽构件的包覆接合面设于与电路板焊接的一侧,如美国专利第D345,343、D344,492、D345,140号等,这种结构使接合面的接缝在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热作用下,因热膨胀而张开,使部分电磁噪声从张开的接缝逸出,对电路板上的电路产生干扰,影响电传输的稳定。另外,上述现有技术中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1110335、84104611号,其屏蔽构件与电路板插接角度不同,在插接的一侧根本没有屏蔽的装置,因此,受到噪声干扰的情况更严重。
再有,前述已知的电连接器插座绝大部分未设置与电连接器插头对接的扣合装置,因此当处于振动比较剧烈的场合,对接的部分会松脱,也影响电传输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该电连接器插座每一面都被包覆,而且,包覆的接合面重叠,因此当插接焊固于电路板后,除电连接器插座的插接槽以外,已被完全包覆,包覆接合处在承受热膨胀后仍保持闭合,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干扰,使电传输稳定。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它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对接面及插接面,所述对接面与所述插接面之间设有至少一端子收容室,且所述对接面与所述端子收容室所共同界定至少一插接空间;数个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室,具有露出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接触端,及与所述端子收容室配合的定位端,以及露出于所述插接面的焊接端;一屏蔽构件,由金属板体制成,包覆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周边,其对应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插接空间设一插接开口,所述金属板体两端接合的接合面相互重叠。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组装便捷,屏蔽可靠,导通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将第一金属板体组装于绝缘壳体的后视立体图;
图3A和3B为图1中第二金属板体组装于绝缘壳体的后视及前视立体图;
图4为图3B中沿Ⅳ-Ⅳ剖视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绝缘壳体1、数个导电端子2、屏蔽构件3及抵止装置4等,其中该绝缘壳体1大体上为一直立的长方形体,其一侧为对接面10,相邻对接面10的底部为一插接面11,该对接面10凸设有端子收容室12,该收容室12上设有左右对称三排收容孔121,该收容孔121为九十度的槽体,水平侧贯穿至对接面10凸出的收容室,而垂直侧贯穿至插接面11。并且,对接面10与端子收容室12共同界定出可供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插接的插接空间13。另外,于对接面10相邻两面的底面及中央的端缘,设有导引抵止体,包括L形导座150及凸形导座151,可引导屏蔽构件3顺利地与绝缘壳体1组合,且其中凸形导座151还具有制止屏蔽构件组装时超过既定范围的功能(如图2所示)。导电端子2(已组装于绝缘壳体1内,底部料带未切断),由一板体冲制成型,设于该端子收容孔121内,请配合参阅图4,该导电端子2由绝缘壳体1的插接面11一侧组装,具有接触端20、定位端21及焊接端22,其中接触端20的两侧凸出,位于插槽空间13内以便与对接连接器电接触。该定位端21上设有定位体210,可与端子收容孔121干涉配合,另外该焊接端22经九十度弯折,伸出于该插接面11外以便与电路板(图中未示)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8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