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30199.2 | 申请日: | 199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108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7 |
发明(设计)人: | 汤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井林 |
主分类号: | E21B43/25 | 分类号: | E21B43/25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光林 |
地址: | 124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油 油井 油层 孔道 清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油层孔道裂缝清洗装置。
通常在油田采油过程中,油层的地质结构不同,需用各种不同的溶解剂对其孔道裂缝进行清洗,使其孔道畅通,采油顺畅,否则将直接影响原油的产量,一般采用的有酸化,压裂、注水或注蒸汽等各种方法,由各种大马力机械设备带动高压泵,将所需清洗剂由地面管道压入地层达到清洗油层孔道裂缝的目的,其不足是设备庞大,浪费能源和溶解剂操作施工困难,工期长,由于是从地面向地层加压、溶解剂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尤其是对油井套管的腐蚀难以解决。
为解决以上采油孔道裂缝清洗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采油油层孔道清洗装置,采用该装置实现火药在油层裂缝附近的套管内瞬间燃烧膨胀将溶解剂直接顺孔道裂缝压入地层,有效的解决了油层孔道快速酸洗、扩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清洗装置(由图1所示)为在一个长为1~8m,管径为φ73~φ127的无缝钢管管体周围开有多个圆孔,为泄压孔,孔数为20~50个孔/米,孔径为φ10~φ30,管体的上部为上联接头,上联接头内设有雷管室,两端为螺纹,其下端与管体的上部联接,上端与定位器管体联接,上联接头周围同样开有3~6个泄压孔,在上下螺纹中间装有密封圈;管体下端为下堵头,一端带有螺纹,与管体下部联接,下堵头的底端为密封端,中间同样开有3~6个泄压孔,在泄压孔与螺纹之间装有密封圈,管体上周围均匀分布的泄压孔,泄压孔之结构与管壁垂直且内外口径不同,内径小,外径大,中间为直角台阶,外面加有橡胶垫片和金属耐压堵片,两片外径稍小于泄压孔外径尺寸,将垫片和堵片用胶粘接在泄压孔外孔内,作启爆前临时封闭,管体与上下联接头组装后成一整体,形成一个耐高压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之优点:结构筒单,施工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清洗作业时间短,经爆破清洗后油井产量迅速上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本实用新型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及工作原理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结构原理图;
图2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上联接头结构图;
图3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管体结构图;
图4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下堵头结构图;
图5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上联接头断面图;
图6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管体横向断面图;
图7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管体顺向断面图;
图8为采油油井油层孔道清洗装置下堵头断面图;
其结构如附图所示,标注为1.上联接头;2.管体;3.下堵头;4.泄压孔;5.上联接头上螺纹端;6.上联接头泄压孔;7.上联接头下螺纹;8.下堵头螺纹端;9.下堵头泄压孔;10.密封圈。
其工作原理:根据油井油层厚度和所需溶解剂的数量选择对应长度的管体,周围开有多个泄压孔,管体两端分别装有管接头,上联接头和下堵头;在管体内装有溶解剂和火药,上接头内雷管室装有启爆雷管,下端与管体联接,雷管通过导爆索伸入火药和溶解剂内,上接头的上端与寻找油层深度的定位器联接,其中溶解剂内装有清洗不同地层结构物质需要的各种溶剂,其数量由油层厚度决定,也可以上不加溶解剂,直接用火药;在管体内装有经过钝化到只能燃烧产生高压气体而不能爆炸的火药,通过产生的高压气体将能溶解清洗油层孔道裂缝溶解剂压入地层,压入地层后的瞬间又产生负压将溶解物质吸回到井口筒内,完成清洗过程;将清洗装置装好火药和溶解剂后,用测井电缆将其系入井下放置到油层部位,上面通过电缆与地面启爆仪联接,当雷管引爆后把导爆索引燃并引燃火药,利用火药燃烧后体积急聚膨胀,在油井需要清洗的油层部位形成高压,将能溶解地层的溶解剂压入地层,达到清洗油层孔道及地质裂缝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井林,未经汤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01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