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T引导放射治疗定位机无效
申请号: | 97232280.9 | 申请日: | 199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043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秋;刘奇;王文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兆秋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学民 |
地址: | 250117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引导 放射 治疗 定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说就是通过CT对肿瘤的连续扫描,实现肿瘤体表定位的辅助设备。
放射治疗肿瘤是一个多环节、反复重复的系统性工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照射线剂量的测量及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都达到相当高的精确度。然而,肿瘤在体表的实体定位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限制了放射治疗肿瘤精确度的提高。准确定位放射治疗肿瘤愈来愈显得重要和关键。应用X线模拟定位机对某些部位肿瘤的放疗无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准确度。但绝大多数肿瘤位于实体脏器,与周围组织密度相近,或在高密度组织包围之中(如脑瘤),X线模拟定位机则显示不清,不能满足于定位之要求。即使能模拟定位的肿瘤,它的精度不高,也已不适应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CT对肿瘤的连续扫描,精确得到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范围,依此来实现肿瘤体表定位的定位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CT机的机床旁固定安装一个立柱,在该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横梁,在该横梁上安装有水平导轨,在导轨上装有机头支架。该机头支架通过机头平移传动装置由固定在横梁上的平移电机带动其左右移动。在机头支架上安装有一个竖直转轴,该转轴的上端部通过机头转动传动装置与固定在机头支架上的电机相连接。该转轴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有一个带定位指示线开合机构的定位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CT对肿瘤的连续扫描,精确得到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范围。然后通过平移电机带动机头支架的平行移动可以使机头的中心对准肿瘤的中心部位。再根据肿瘤的形态,经机头支架上的电机带动机头及定位野转动,使定位野的定位指示线与肿瘤的方位大小相吻合,最后经两纵、两横共四条定位指示线的开合,将肿瘤围在由四条定位指示线围成的方框中,与肿瘤断层重建后在体表上的投影相符合,以实现肿瘤的体表定位。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机可以将肿瘤经CT扫描在患者体表准确定位,而CT机上的定位体位又与放射治疗机上的体位完全一致,放射治疗时,摆位容易掌握,放射部位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使患者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本定位机的定位可以适应于机体任何部位肿瘤的定位,并能提供重要的放射治疗数据及图表,能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度。本CT引导放射治疗定位机的研制成功能较好地弥补X线模拟定位机的不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定位机的横梁及定位机头的结构原理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
图4是图2的B-B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为伸缩式的另一实施例;
图6是本定位机为伸缩式横梁及定位机头安装线形射灯的结构原理图;
图7是图6的C-C视图;
图8是图6的D-D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立柱1固定在CT机床5侧面的地基上。在立柱1的顶端固定有一个横梁2,横梁2与立柱1构成倒“L”形结构。在横梁2上安装有水平导轨6,在导轨6上安装有机头支架12,机头支架12可以沿导轨6进行滑动。该机头支架12通过机头平移传动装置1由固定在横梁2上的平移电机7带动其左右移动。在机头支架12上安装有一个竖直转轴10,该转轴10的上端部通过机头转动传动装置9与固定在机头支架12上的电机8相连接,经过电机8带动转轴10转动。转轴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带定位指示线开合机构的定位野4,以便对肿瘤进行精确地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立柱1可以是方柱体,也可以是圆柱体。立柱1的高度可以是固定不变的柱体,也可以是伸缩的柱体。立柱1为可伸缩的柱体结构为:立柱1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下两部分柱体为套装结构,上、下两部分柱体之间经过电机带动的传动螺母及丝杆构成的传动机构相连接。
安装在转轴10与电机8之间的机头转动传动装置可以是齿轮传动机构,即在转轴10上固定安装有一个齿轮,在电机8的转轴上安装与之相啮合的主动齿轮。电机8转轴上的齿轮可以直接与转轴10上的齿轮相啮合,也可以通过中间齿轮再与转轴10上的齿轮相啮合。机头转动传动装置也可以是链条或齿带传动,即在转轴10上固定有链轮,在电机8的转轴上也固定安装有与之相配合的链轮,在两链轮之间安装有链条或齿带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兆秋,未经陈兆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2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