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液压步履式高喷台车无效
申请号: | 97232841.6 | 申请日: | 199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006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德;赵福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德 |
主分类号: | E02D7/24 | 分类号: | E02D7/24 |
代理公司: | 抚顺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明章 |
地址: | 1131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步履 式高喷 台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加固基建工程基础的灌浆高喷台车,是对现有的高喷灌浆机械的改进发明。
基建工程中的地下防渗墙和地基加固,多数采用现场灌浆的方法,即先用钻孔打孔,然后将三重管结构钻具的灌浆管下到孔底,灌浆时,不断提升旋转灌浆管,高压的水气浆从灌浆管底部喷射出去,凝固后,形成墙体或柱体,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目前较先进的喷浆机械是“一种高压喷射机”专利技术,其专利号为892100184,实用新型编号是35410。该机虽比较先进,但在实用过程中仍发现如下不足:
1、该机在现场的移动是靠其滚轮在道轨上滚动完成的。这样在一项工程中需多次移动道轨,特别是地面不平或泥浆较深时,铺设道轨的劳动强度更大。由于该机移动较困难,这就制限制了灵活应用,布孔时,只能走直线,而且每走一趟,最多只能布三排孔。
2、对于在打完孔后,未能及时下灌浆管或因地质原因,孔底沉积泥沙时,就很难将灌浆管下到孔底,这就需用钻机重新扫孔。对于在灌浆过程中出现的卡管、夹管或因停电、停水、停浆出现的埋管问题,只靠卷扬机提升来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会出现断轴事故,这就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影响工程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移动灵活,可自行扫孔下管,灌浆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全液压步履式高喷台车。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步履式高喷台车,由底座和底座上面的吊装部分组成,吊装部分包括扒杆,支承扒杆的支座及副杆,提升灌浆管的滑轮组、钢丝绳、卷扬机、回转器以及油箱,液压系统,配电柜,其特征在于:
a)、底座是由互相连接的上盘、中盘和下盘组成,在上盘的四角装有支腿;
b)、在灌浆管的上端装有振动头,其侧面的滚轮可沿扒杆上的竖直槽形轨道上、下滑动。
上盘为长方形,在其下面沿长边方向,固定两根“工”字钢型滑道。
中盘包括回转支承的上坐圈,在上坐圈上固定有圆形法兰,在法兰上面的一边装有蜗轮箱,并装有滑道,在蜗轮箱内装有蜗轮及与其配合的蜗杆,在蜗轮轴的下端装有小齿轮。
下盘为一个倒置的漏斗型壳体,其内部充填砼,回转支承的下坐圈固定在下盘上面的法兰上,下坐圈的内壁上开有内齿圈,中、下盘组装后,中盘的小齿轮与下盘的内齿圈相啮合,组成回转支承,在上、下坐圈间夹有滚珠。
中盘上面的两根滑道是平行固定在中盘的法兰上,与上盘下面的两根“工”字钢型滑道相配合,在中盘两根滑道的外侧分别装有三件吊爪,其下端固定在中盘上,上端为弯曲形的,卡在上盘下面“工”字钢滑道的凹处,将上、中盘连接,并限定上、中盘的滑动方向。
支腿包括上端固定在上盘上的外体,在外体内侧装有可滑动的内套,外体和内套里面有油缸缸筒与外体支座用销轴连接,油缸柱塞杆与内套连接,下端有支承脚。
振动头包括主传动箱,箱内有一主动轴和一从动轴,每轴上各有两个偏心轮和一个齿轮,在主传动箱上面安有电动机,通过皮带与主动轴的皮带轮相连;主传动箱吊挂在弹簧上,弹簧及弹簧导向轴挂在吊架上,钢丝绳通过滑轮组牵引吊架。
扒杆由可拆装的上、中、下三节构成,扒杆的侧面装有一对副杆,扒杆上端装有头架,扒杆的下节与支座和起落油缸用销轴连接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喷射灌浆机比较有如下优点:
1,由于上盘和中盘采用了滑道连接,而中盘与下盘又组成回转支承,可360°回转,加之上盘四角的可灵活伸缩的支腿,所以本台车可在现场自由移动,不受场地条件限制,移位迅速,节时节力,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2、由于在灌浆管上端装有振动头加大了灌浆管进入钻孔的力量,提高了布孔速度,对已钻好孔,如孔内有少量的沉积物,通过振动头的冲击可较快地将灌浆管下到指定位置,对松软土层,砂卵石不多,粒径不大的土层,可不先造孔,由灌浆管直接下到土层内,即可灌浆,对于在灌浆过程中出现的卡管、夹管以及因停电、停水、停浆出现的埋管问题,振动头的冲击作用,也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图1是全液压步履式高喷台车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全液压步履式高喷台车上、中、下盘外形示意图;
图3是上盘与中盘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回转支承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振动头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动轴、从动轴、偏心轮、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8是液压系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德,未经李春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2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