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内护板无效
申请号: | 97232996.X | 申请日: | 199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981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美;金延君;李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汽车内饰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内护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载重汽车的门内护板。
目前我国载重汽车,如解放系列、东风系列等,汽车门内护板至今仍采用木纤维平板结构,平板结构汽车门内护板,从空间来看,仅在平面上伸展,没有纵深结构,并且各配件安装在汽车门内护板外,具有不美观、手感差等缺点,而日本汽车门内护板采用了立体结构,从而解决了平面结构的不足,但是由于日本门内护板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为PP木粉板,第二层为聚炳泡沫,第三层为PVC革,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由于聚炳泡沫生产技术水平要求高,国内尚无生产,因此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出了一种采用两层结构的汽车门内护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PP木粉板、发泡PVC革、卡片、卡扣座等构成的一种汽车门内护板,PP木粉板和发泡PVC革用PP薄膜粘接成为中间凹四周凸的形状,凹凸界面通过坡形连接成为一体。其特殊之处在于采用两层结构。
它还有如下特点,第一层结构采用PP木粉板,第二层结构采用发泡PVC革。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层结构,解决了平板结构不美观、手感差等缺点,达到了三层结构的效果,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A-A剖视图。
图3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B-B剖视图。
图4为图3汽车门内护板B-B剖视图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C-C剖视图。
图6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Y向视图。
图7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J-J剖视图。
图8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H-H剖视图。
图9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AB-AB剖视图。
图10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L-L剖视图。
图11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F-F剖视图。
图12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I-I剖视图。
图13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E-E剖视图。
图14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G-G剖视图。
图15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X向视图。
图16为图1汽车门内护板AA-AA剖视图。
图中件1为PP木粉板,件2为发泡PVC革,件3为卡片,件4为卡扣座。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右汽车门内护板为例。由PP木粉板(1)、发泡PVC革(2)、卡片(3)、卡扣座(4)等构成的一种汽车门内护板,PP木粉板(1)和发泡PVC革(2)用PP薄膜粘接成为中间凹四周凸的形状,凹凸界面通过坡形连接成为一体,中间凹面右下部开有若干微小圆孔,凹面上边的凸面部分是一个不规则的梯形,梯形凸面上底边与左上部更高的凸面通过坡形连接成为一体,梯形凸面靠近左边中间位置开有一个圆孔,梯形凸面右上底边与右上部更高凸面之间开有一个长方形孔,梯形凸面左上底边与左上部凸面上部围成一个三角形凹面,三角形凹面斜边两角处留有两个安装圆孔,梯形凸面左边靠近上底边位置引一条直线与梯形上底边左延长线平行延伸形成一个长方形凸面,长方形凸面通过坡形与左部更高凸面连接成为一体,左部凸面、右部凸面、底部凸面围成一个曲线凸面,曲线凸面外侧通过坡形过渡与周边形成一个平面,左部凸面外侧上部与周边之间和右部凸面外侧上部与周边之间形成多层曲线面,左部凸面外侧与左部周边之间开有两个安装圆孔,在右部凸面和底部凸面背面沿周边间隔安装有六个卡扣座(4),右上部凸面侧面左边开有一个圆孔,右上部凸面侧面背面间隔安装三个卡片(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汽车内饰集团公司,未经烟台汽车内饰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29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