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药物渗透膜无效
申请号: | 97233412.2 | 申请日: | 199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919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林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药物 渗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用药物缓释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药物渗透膜。
内病外治已是较为流行的治病方法,具有用药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如不是非要打针吃药或手术治疗的疾病人们一般都原意接受体外施药以实现内病外治的目的。内病外治主要是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直接将药物送到病灶部位,如跌打损伤造成的伤筋动骨,可将舒筋活血、活络止痛等药物直接敷于患处便可实现消肿止筒治病的目的。有些脏腹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可将药物敷在相应的经络穴位上,以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活力,并通过血液的循环将药物送到患病处实现内病外治的目的。目前人们所使用的内病外治药物不管是中药制剂还是西药制剂在医学上均称药物贴剂,现有的各类中西药物贴剂都属于快渗型,也就是药物在短时间内即可对患病处起作用,但在对类似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等漫性疾病的治疗则需要药物缓慢地向肌肤释放才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目前具有控制药物缓慢释放的药物贴剂还未有文献报导或有产品临床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药物缓慢向皮肤渗透释放的多功能药物渗透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采用微胶囊药物包覆技术将药物制成微胶囊,将微胶囊浸在浸药层中附着于有透气微孔的粘着层上,将不透气的封闭层覆盖在浸药层之上防止药物的挥发,将粘着层粘附在临时粘贴膜上用于产品的运输与贮存。使用时,将粘着层从临时粘贴膜上撕下贴在经络穴位上即可,和普通伤湿止筒膏的使用方法相同。
附图为多功能药物渗透膜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药物渗透膜的结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药物渗透膜,其结构是由封闭层1、浸药层2粘着层3及临时粘贴膜4构成,浸药层2位于封闭层1与粘着层3之间,粘着层3上开有透气微孔5粘贴在临时粘贴膜4上,浸药层2中含有缓释胶囊6。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药物渗透膜的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封闭层和临时粘贴膜可用医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薄膜制作,粘着层可用开有微孔的涂有不干胶粘着剂的医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薄膜制作,也可用开有微孔的胶布制作。浸药层可将微胶囊药液直接涂在封闭层与粘着层之间,也可将微胶囊药液浸于无纺布上再附着在风闭层与粘着层之间。缓释微胶囊包覆技术是已知技术,已广泛在化肥、农药、化装品、医药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药物渗透膜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缓释效果好、药效持久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林,未经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3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杯型金属易拉盖玻璃杯
- 下一篇:弹性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