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漏液的药液瓶无效
申请号: | 97234376.8 | 申请日: | 199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3014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家复;朱竑侃;孙仲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39/00 | 分类号: | B65D39/00;A61J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晋光 |
地址: | 20002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漏液 药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灭蚊用的液体蚊香的药液瓶。
液体蚊香由加热器和装有驱蚊药液的药液瓶二个部分组成,而用来装药液的瓶子,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日本早期推出的液体蚊香药液瓶的设计和结构,它由瓶体、插芯棒的内盖和外盖三部分组成,为了防止插芯棒时不至于使内盖进入瓶内,并容易取出,将内盖设计成在瓶口上方,并带有凹槽、嵌入瓶口、包住瓶口外圈,这样外盖和内盖之间,内盖和瓶口之间在实际上形成了二个容易漏液的平面,一般来说外盖和内盖之间的漏液面较容易密封,而内盖和瓶口间由于接触面窄小,不易密封,容易造成漏液。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由于他们采用先进的制瓶工艺,因此能达到内盖和瓶口、内盖和外盖间的紧密配合,从而可以保证药液不渗漏;而我国生产的大部分液体蚊香药液瓶都不能完全紧密配合,密封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消费者购买药液后的回家途中,在药液的搬运和运输过程中都会发生漏液,特别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漏液的情况更为严重,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漏液的液体蚊香药液瓶,它能减少和解决药液在购买途中和运输过程中的严重渗漏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漏液的药液瓶,改进了原药液瓶的内盖和瓶体的部分结构,将原来在瓶口上方带有凹槽、嵌入瓶口外圈的内盖改进成为内藏式内盖,使内盖的外壁和瓶颈的内壁紧密配合,减少了以前难以密封的内盖和瓶口间窄小的接触平面引起的漏液,这样使以前二个漏液平面合为一个漏液面。为了避免内盖在芯棒插入时不致于进入瓶内,在瓶颈下端内侧有一凸出的固定圈托住内盖,也可将内盖和瓶颈匹配做成倒锥形结构,或其他结构,使内盖不致于进入瓶内。为了便于在生产中插入芯棒时发生断棒的个别瓶,容易将已塞入内盖的断芯棒从瓶体内取出,在内盖上口的内侧也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圈,这样就容易将内盖取出。瓶体和内盖可以用普通吹塑、注塑技术成形。只需在外盖内装一只垫圈即可不漏液。
本实用新型制成的药液瓶和日本早期推出的液体蚊香药液瓶比较,由于将原来在瓶口上方带有凹槽嵌入瓶口,包住瓶口外圈的内盖改进成内藏式内盖,使内盖外壁和瓶颈内壁紧密配合,减少了以前难以密封的内盖和瓶口间窄小的接触平面引起的漏液面,解决了我国生产的药液瓶在购买药液的途中和运输过程中的漏液问题,减少了浪费,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药液瓶体的剖面图。
图2是药液瓶内盖的剖面图。
附图说明:
1-瓶体,2-内盖托,3-瓶颈,4-内盖,5-内盖企口。
实施例1.不漏液的液体蚊香药液瓶由瓶体1、插芯棒的内盖4、和外盖三部分组成。内盖4为内藏式,内盖外圆直径为16mm±0.5出模退拔1°,为了便于在生产中插入芯棒时发生断棒的个别瓶,容易将已塞入内盖4的断芯棒从瓶体内取出,在内盖4上口的内侧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圈,为内盖企口5,瓶体颈口内径为16mm±0.5与内盖4出模退拔一致,使内盖4外壁和瓶颈3内壁紧密配合,使药液保持不漏。为了避免内盖4在芯棒插入时不致于进入瓶内,并在瓶颈下端内侧有一凸出的固定圈为内盖托2。瓶体1和内盖4可以用普通吹塑技术一次成形,使用时,只需在外盖内装一只垫圈,即可使瓶体不再漏液。
将本实用新型生产的不漏液的液体蚊香药液瓶和改进前的药液瓶装满药液,横放在垫有吸水纸的方盘内,在常温下和60℃的烘箱中作渗漏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43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千斤顶防滑托盘
- 下一篇:钢丝绳芯皮带接头位移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