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的渣水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7237808.1 | 申请日: | 1997-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522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8 |
发明(设计)人: | 田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树铭,淳泽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原料加工及污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设备。
在很多工农业原料深加工过程中及污水处理工艺中都广泛使用将渣水分开的分离设备。目前使用的设备,总归起来有以下几种:1用滤布、滤纸或其他介质将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如离心机,筛板或滚筒式分离机;2沉淀,利用固体物质与液体的密度差,静置或运动过程中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如沉淀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3电磁场沉淀设备,利用固体物质本身的极性,电荷等物理属性,以电场或磁场将固体与液体分离;4气浮设备,利用压缩空气从水或溶剂中上浮时,带动比重小于水的固体颗粒上浮,从而达到固体与液体分离。这些设备虽有各自的长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电磁场设备不能分离属中性的禽畜粪水及粮食、食品加工的渣水,沉淀不能去除密度小于水的浮渣且设备设施容量过大、投资过高,离心机除不能分离量大的渣水外,对密度略大于水和略小于水的沉渣和浮渣无法同时去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寻求一种投资相对少,实用面广,分离效果好的渣水分离设备。
本实用新型系集沉淀、过滤、气浮于一体的综合分离新设备。该渣水分离设备先将待分离的渣水的流速降低50-100倍以上,再通过沉淀、过滤和气浮将密度大于水和密度小于水的固体渣和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是由(1)分离室、(2)出水管、(3)进水管、(4)不完全隔墙、(5)沉渣井、(6)除渣泵、(7)集渣井、(8)浮渣口等组成。相关位置及比例尺寸见附图。附图1为正剖视图,附图2为正俯视图,附图3为侧剖视图。
分离室呈半球形,底面呈倒园锥形,坡度为20-45°。不完全隔墙位于分离室中部并平分分离室为两半,其面积为分离室侧剖视面积的80-95%,上着顶、下连底,隔墙在进水管相对面的一侧有一个拱门形过水孔;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接入分离室内,分别置于不完全隔墙两侧,在分离器垂直总高度中点上下10%区间内并距分离室中心轴距离最大;在分离室外进水管比出水管高50-100mm。且分离室外出水管口水平高度低于浮渣口100-200mm;集渣井位于分离室顶部,浮渣口离集渣井下底平面100-200mm处,沉渣井位于分离室底部,除渣泵在沉渣井内,属污泥泵或泥浆泵,不固定,可提出维修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方式为:渣水或污水自进水管进入分离室,流速降低100倍以上。由于隔墙的作用,渣水沿分离室圆周缓缓运动。这时,水中所含的密度略大于水的渣慢慢沉入漏斗形分离室底中心的沉渣井,而密度略小于水的渣缓缓上浮,最后集中于圆拱形分离室顶的集渣井由浮渣口排出。定时开启沉渣井中的除渣泵,将沉渣抽出。被去除了渣的水则自出水口连续出池。出水口水平高度比浮渣口低100-200mm,这样,渣水的连续分离过程即告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分离过程自流完成,管理简便,效果稳定,能耗小,浮渣、沉渣一次性全部去除,操作简便。适用于分离任何量、任何质的渣水。
2.对固体渣的去除率高,运行稳定。
3.本实用新型除具备以上功能外,还具备生化功能。由于进入渣水分离器的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溶解氧,在好氧和兼性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可溶性淀粉,脂肪酸等大分子有机物好氧酸化和兼性产酸。这个过程将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简单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使污水pH降至5.5-6.5,更加有利于固体颗粒的下沉和上浮的分离。消耗了大部分溶解氧。为污水处理的厌氧池提供了能高效快速生化的有机酸物质接近厌氧的污水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厌氧池的效率。该渣水分离器在整个污水处理工艺中从生化过程方面讲实际上是厌氧池前面的预处理工艺池。因此,该渣水分离器的物理、生化双重功效更降低了工程的造价,提高了工艺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成钢质的、玻璃钢的、硬塑料的各种型的不同规格的设备,也可用钢筋水泥构建。
实施例:
1996年5月在广东省潮州金曼集团股份公司金宝猪场(该场为万头猪场)实施本实用新型,系钢筋水泥构建。1996年7月投入使用。每天分离猪场污水处理工程中自筛板流出的150m3粪水。
每天自渣水分离器浮渣口分离出的浮渣3m3左右,浮渣总固体(TS)在3-5%之间,每周自渣水分离器沉渣井用泵抽出的沉渣约5m3。沉渣总固体(TS)在8-10%之间。
经渣水分离器出口取污水检测,污水COD在1800-2500mg/L之间PH6.0-6.5,取出的污水在透明容器中静置24小时,无沉淀物出现。经过滤布,滤纸过滤,只是在滤纸和滤布上留下浅黄色,无滤渣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7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