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伞集水头无效
申请号: | 97238058.2 | 申请日: | 199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86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桂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桂雪 |
主分类号: | A45B25/28 | 分类号: | A45B25/28 |
代理公司: | 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后俊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永康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伞 集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的部件,是一种雨伞顶部的集水头装置。
每逢下雨,撑伞避雨者,在收伞进入室内或车内,沿伞面下流至伞尖之雨水,经常将室内或车内地面落湿,造成室(车)内环境阴湿,使居者、驾驶者感到不适。
目前较好的雨伞,在伞尖设有可供集水及倒出集水之装置,其结构是利用一导水筒体以利集水,上部加封一出水盖体,利用螺旋方式使出水盖体启闭导水筒体之开口,使集水头倒水或不倒水。然而此类集水头仍有不足之处:一是螺旋式出水盖体启闭导水筒体不够便利;二是出水盖体常因与导水筒体分离而遗失,使集水头因缺少出水盖体几乎丧失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雨伞集水头,避免上述缺点,使雨伞使用更为便利、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伞尖部设导水筒体,其上装出水盖体。导水筒体内有隔片,隔片交集于轴心,轴顶部有顶柱;出水盖体顶部中央有出水口,顶柱可与出水口闭合,出水盖与导水筒采用环肋扣合,出水盖内还有一环状内盖套入导水筒体顶部内腔,使雨水不外流。出水盖上提时,雨水从出水盖顶部中央出水口排出。出水盖顶部还设有防滑的环肋。
本实用新型特色主要在于:出水盖体并不需要与导水筒体脱离,而只需较轻提拉出水盖体,则可将集水倒出,使用方便;同时出水盖轻松提拉较旋动能降低损耗,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出水盖体顶面所设之环状同心肋体能防滑,雨后路滑时对年长者更有一柱杖之辅助。
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是出水盖体封闭导水筒体状态图;
图3是出水盖体开启导水筒体状态图;
图4是出水盖体顶面环肋示意图;
图5是出水盖体顶面环肋纵剖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伸缩护套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伞顶状态图。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6与图7,雨伞集水头套入雨伞伸缩护套(1)内,伸缩护套则套在伞尖外缘。伸缩护套为习用之物,结构简单明了。当伸缩护套(1)向下延伸套体以束傅雨伞时,伞面之雨水与集水头内部相通,通过导木筒(2)和出水盖(3)将雨水收集或排出。
请参阅图1,本创作主要包括一导水筒体(2)与出水盖体(3);其中,导水筒体(2),系一中空之筒体,其轴部径向分成数放射状之隔片(21),各隔片(21)之间隙则是伞尖集水、导水之通道。各隔片(21)交集处,即导水筒体(2)之轴心,轴顶凸伸一顶柱(22),另筒体之上缘外侧形成一环肋(23)。
出水盖体(3),系一开口筒向下,由侧视观之概呈形之盖体,顶部中央形成一出水口(31),该出水口(31)与下部中空相通,盖体周缘之内侧下部形成一环肋(32)。出水盖体内还有一环状内盖(35),套入导水筒体(2)顶部内腔,使雨水不外流。出水盖体(3)顶部表面(请参阅图4及图5)有数个粗质环状同心肋体(33),以利雨后路滑时辅助使用者撑地防滑。此外,出水盖体(3)之顶面与周缘壁面夹角处,设有数补强肋(34),以供使用者提拉时有较大强度。
出水盖体(3)系藉材质之弹性,将环肋(32)迫入导水筒体(2)之环肋(23)下缘,而使出水盖体(3)与导水筒体(2)结合。
请参阅图3所示,一般使用状态下,当盖体(3)下压时,导水筒体(2)顶柱(22)恰堵住出水盖体(3)顶部中央之出水口(31),而使导水筒体封闭。
请参阅图4,当使用者欲将集水倒出时,可将出水盖体上提,此时,导水筒体隔片间通道与盖体上的出水口(31)形成出水通道。出水盖体由于受环肋限制,无论上提或下压都不会脱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桂雪,未经林桂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8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