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式打糊枪无效
申请号: | 97238355.7 | 申请日: | 199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512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1 |
发明(设计)人: | 林祺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祺正 |
主分类号: | B05C17/015 | 分类号: | B05C17/01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希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黎***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式打糊枪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式打糊枪。
传统的打糊枪主要是子枪体托座的一侧下方设有一压柄,即借助该压柄作重覆的按压,使托座中连杆一端的抵片向矽胶罐内的底座推抵,则胶液乃于矽胶罐之出口端受挤压而流出。上述传统手动推压式打糊枪对于大型工厂如电子零件、家具等使用频率高的流动生产线上使用,则存在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乃由于操作者手部不耐长时间之施力按压而造成酸痛,再者手动按压的习用打糊枪对于胶液之挤出流量或数量难以精确而有效地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省力的气压式打糊枪。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主要是在枪体的套座后端设有一闭止装置,该闭止装置与矽胶罐之底座外侧,形成一气窒密闭空间,且该闭止装置并接设有导气管,以利于导引空气压缩机产生的气压输入,达到使该打糊枪借助气压的导引面形成气压式打糊枪的出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元件分解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见附图1、2、3、4,本实用新型由枪体(1), 闭止装置(2)、管接头(4)组成,所述枪体(1)系于套座(11)之前端设有前挡片(12),而后端之后挡片(13)则枢设有一闭止装置(2),且前、后挡片(12)(13)间系为一可供容置矽胶罐(3)的凹弧状容槽(14),闭止装置(2)系以一具中孔之螺柱(22)依序螺穿后挡片(13)、固定片(23)、胶质衬片(21)、抵定片(24),而以一中孔螺丝(25)螺合收束,又螺柱(22)之另端表层系固结一调位旋纽(28),内部则枢接一进气调节阀(27),且进气调节阀(27)、螺柱(22)及螺丝(25)三者设有中心通孔联通,进气设节阀(27)的一端设有一调节气压的调整钮(271),另侧则设有一进气口(272)导接气管(273),气管(273)延伸至适当位置处则设置有接头(4)或供导气、闭气的控制开关(41)。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简述于下:当矽胶罐(3)置于容槽(14)中,调节旋钮(28)使其前罐缘(31)恰抵于套座(11)的前挡片(12)内侧,后罐缘(32)则紧抵于闭止装置(2)的胶质衬片(2)的环缘(211)外侧,使该衬片(21)与矽胶罐(3)的底座(33)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A,此时,操作者只需操作控制开关(41)即可控制外接压缩机产生的压缩气体经进气调节阀(27)、螺柱(22)、螺丝(25)进入密闭空间A,挤压胶质罐(3)内部底座(33),使其迫压罐内胶液从罐体出口流出,对需打糊密封处进行打糊,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气压控制结构,使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且出胶量易于控制,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容易,操作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打糊操作的劳动生产力,降低劳动强度,适于工厂或使用频率较高的流动生产线上作打糊工具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祺正,未经林祺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8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