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安全警示器无效
申请号: | 97239982.8 | 申请日: | 199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3089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连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连经 |
主分类号: | G08B23/00 | 分类号: | G08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安全 警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信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事故发生的便携式安全警示器。
目前预防事故发生的示警装置很多,从视觉角度发出示警信号的装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反射光式,如涂有反光涂料的各类反光标志牌,该反光标志牌的可见度取决于外部照射光线的强度,当外部光线较弱或夜晚无外部光线时就无法发出示警信号。另一类是自发光式,如各种通电的安全灯或灯箱,包括透明的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发光体及其支架、电源插座、开关及其固定件,使用常规的大功耗发光体(普通灯泡、荧光灯等)以荻得高可见度的示警信号。此类发光体消耗功率较大,必须外接交流电源或使用蓄电瓶作电源,因此存在着耗能多、使用位置需要相对固定、无外接电源时使用受限制、不能在移动目标上使用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耗能少、不需要外接电源、因而携带方便、使用地点灵活、可在移动目标上使用、自发光的便携式安全警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根据微小光源散射后光强不变、可见度提高的原理,将低功耗发光体置于具有高透明度和散射性的壳体中制成。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安全警示器,包括透明的壳体、开关和干电池、固定在壳体内的发光体支架和发光体,其特征在于:透明亮体包括外壳和内壳两层,外壳和内壳之间有透明的聚碳酸脂花纹涂层;若干低功耗的发光体并联后通过开关与干电池连接。
上述方案中,低功耗发光体可以是二极管、氖管等,透明壳体可以根据应用场合制成各种形状,如棒形、环形、锥形、球形等,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或是一些有示警意义的造型。
上述方案中,各低功耗发光体并联后可经过一开关电路再与开关、干电池连接,使警示器闪烁发光。还可在棒形警示器的端部加一透明的聚焦端盖在其前端形成光斑。。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聚碳酸脂花纹涂层具有散射作用,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见到低功耗发光体在涂层上形成的极亮光点、增加可见度,满足示警需要。因此本实用新型只需用普通干电池作电源,具有耗能少,不需要外接电源、自己发光、重量轻、体积小、使用地点灵活、可用于移动目标示警等优点。可以及时方便地置于任何需要起示警、显示作用的场合,特别在夜晚或雨雾天气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用于显示危险、指挥交通、抗洪抢险、处理意外灾害、紧急维修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放大视图;
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三的外形图;
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干电池7和开关6固定在塑料管把手14上。壳体长560mm,外径40mm,由外壳1、内壳2和聚碳酸脂花纹涂层3组成;聚碳酸脂花纹涂层3置于外亮1和内壳2之间,三者组成同心圆筒壳体。外壳1的一端通过接头8和把手14固定连接,另一端有一聚焦端盖9。透明的发光体支架4固定在内壳2内,其上均匀固定四个二极管发光体5。二极管发光体5并联后经过开关电路10与开关6、干电池7连接。使用时,打开开关6,二极管发光体5发出的闪烁光线照亮亮体、同时在壳体上形成极亮的光点;在聚焦端盖9的前端形成光斑。本实施例耗能极少,两节1.5v一号干电池可持续发光一百多小时,可用于公路、建筑等施工人员工作、环卫工人夜间清扫道路或老弱病残、儿童过路指示,还可用于船舶、非机动车等不规则移动的物体指示、失事失踪人员指示等。当聚碳酸脂花纹涂层3选用不同颜色时,可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如红色表示有危险、黄色表示应警惕、绿色表示安全等。
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的外形图中,三根各长560mm、外径40mm、由外亮1、内壳和聚碳酸脂花纹涂层组成的圆筒状壳体连成正三角形形状,中间有一“!”形壳体,正三角形的每一边和“!”形壳体内各装四只氖管作为发光体5,外壳1、干电池7、开关6、开关电路10等固定在底板11上,其余均同实施例一。此实施例适用于公路上停车修理、下水道井盖揭开、公路开挖、障碍等的指示。
图4所示实施例三用于维修道路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维持秩序,四个实施例一中的圆筒形外壳1依次通过接头8连成长杆,架在支座12上置于特定地域的路面警示非工作人员不要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连经,未经黄连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9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