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摩托车雨阳篷无效
申请号: | 97242137.8 | 申请日: | 199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138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桃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桃园 |
主分类号: | B62J17/08 | 分类号: | B62J17/08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苟红东 |
地址: | 72100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摩托车 雨阳篷 | ||
本发明是用于二轮摩托车在雨雪、烈日等气候条件下舒适安全驾驶的车载折叠蓬架。
本发明领域中的现有技术是:德国宝马公司在1997年9月第57届法兰克福车展中第一次作为原型车展出的带有全铝框架顶蓬的c1单座摩托车(参见1997年第10期“汽车之友”杂志第33页图片文字说明)。该结构无法使顶蓬折叠收起,而且制作复杂,生产成本偏高。
本发明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种能够在雨雪、烈日及通常自然环境需要时可以迅速撑起或收起来的车载轻便折叠式蓬架结构。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1、在摩托车头部和尾部的两侧设有支撑蓬架的活动联接点,在活动联接点上装有倒“c”型侧蓬支架而构成无蓬状态主体结构。2、将摩托车两侧的倒“c”型侧蓬支架向上翻起并用活动撑杆支撑牢固,再将柔性顶蓬布覆盖张紧即完成有蓬状态。收起时按相反程序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为:一种折叠式摩托车雨阳蓬,具有蓬面和支架,所述支架为两个倒“c”形侧蓬支架(2)和两个后背活动支撑杆(3),且两个侧蓬支部(2)两端还设有使其与摩托车体相连的活动连接件(4),后背活动支撑杆(3)一端也设有可与摩托车靠背连接的连接件。为方便收放,侧蓬支架与活动连接件之间直接采用简单、方便的结构,优先推荐的是侧蓬支架(2)两端与活动连接件(4)是铰接在一起的;且两铰接点位于同一轴线上。蓬面(1)采用柔性材料或折叠材料制成,这样便于收藏,而且柔性材料在安装时亦比较简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在完成各种防护功能的同时,摆脱了车顶蓬无法收起的弊端,它能快速折叠起来使车手在雨过天睛,风和日丽中重新感受摩托车更贴近大自然的那种情趣,做为城镇居民家族用车,比较适合我国的道路状况和消费国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式摩托车雨阳蓬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折叠式摩托车雨阳蓬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结构侧视图。
实施例:
图1、图2是折叠式摩托车雨阳蓬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
它具有蓬面1和支架,所述支架为两个倒“c”形侧蓬支架2和两个后背活动支撑杆3,且两个侧蓬支架2两端还设有使其与摩托车体相连的活动连接件4后背活动支撑杆3一端也设有可与摩托车靠背连接的连接件。侧蓬支架2两端与活动连接件4是铰接在一起的;且两铰接点位于同一轴线上。蓬面1是采用柔性材料或折叠材料制成。
折叠式摩托车雨阳逢工作原理:将在摩托车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倒“c”型支架,通过铰接点与车头和车尾靠北联接,构成无逢状态主体,如图1、图2铰接点以下虚线所示,并通过稳定件与车底部联接,此时可做为保险杠使用。若需用做雨阳逢状态时,将c型支架自两侧向上翻起并用靠背后上部的活动支撑分别联接牢固,此时支架已变为上逢架状态,再把收放在靠背内的柔性逢布取出套挂在支架上向后方张紧即完成雨阳逢结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桃园,未经孙桃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2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