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鱼钩无效
申请号: | 97244051.8 | 申请日: | 199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133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辉伦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611638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鱼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钓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能使鱼在吃饵时自动被钩住的自动鱼钩。鱼钩是垂钓装置中最关键的部件,鱼钩的设计和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垂钓的成功率。传统的鱼钩多为单钩,钓线系在钩把上,钩体上有倒刺。钓鱼时必须在鱼将钩吞进口中时立即拉紧钓线才能将鱼钩住,而判断鱼是否咬钩则要通过观察漂抖动的剧烈程度来实现,对大多数垂钓者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很难准确判断鱼咬钩的情况,结果往往是饵被吃去了,鱼却脱了钩。
为了提高成功率,通常的办法是增加钩的数量,在鱼吃饵时迅速拉动钩,使其中一个或数个钩钩住鱼身体的任一部位,达到将鱼钓起的目的。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垂钓者既要思想高度集中,又要主观判断准确,同时还要及时拉动钓竿,否则鱼也会脱钩而去。这样的操作对于垂钓者来说非常耗费精力,即使是垂钓老手最多也只能照顾三到四根钓竿,成功率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钓鱼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使鱼在吃饵时自动被钩住的鱼钩,即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鱼钩。
本实用新型对传统钓鱼钩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采用主、副钩的结构。主钩和副钩用轴连接在一起,并且方向相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主钩和副钩绕轴转动成交叉闭合状态。钓线的一端穿过主钩把的环后系在副钩把上,另一端与坠连接,当拉动钓线时,两钩向相反方向张开。使用这样的鱼钩钓鱼,当鱼吃饵把整个鱼钩吞下而拖动坠时,就会将钓线绷紧,这时主钩和副钩向外张开,钩尖就刺入鱼体,把鱼钩住。
本实用新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鱼吞下鱼钩拖动坠时,就会将钓线绷紧,而使主钩体和副钩体向相反方向张开将鱼钩住,鱼愈挣扎,钓线绷得愈紧而使钩刺得愈深,鱼也就愈难逃脱。整个过程无需垂钓者的任何操作,鱼只要咬钩就会自动被钩住,避免了垂钓者因一时顾及不到而使鱼脱钩的遗憾,而且一人能够同时操纵数十根钓竿,成功率高,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准确无误地将鱼钓上来,大大增加了钓鱼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实现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张开状态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略去了复位弹簧3)。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参见附图,主钩体1、主钩把4与主钩座2固连在一起构成主钩,副钩体10、副钩把5与副钩座7固连在一起构成副钩,轴8穿过主钩座2和副钩座7连接主、副钩,主钩体1和副钩体10不在一个平面上(如图3所示)且方向相反,复位弹簧3穿过定位孔6,其两端从鱼钩的正、反两面分别卡在主、副钩体1和10上;主钩把4的末端制成环状,而副钩把5的末端与普通鱼钩的钩把形状相同,钓线12的一端穿过主钩把的环后系在副钩把上,另一端与坠连接;副钩座7上有限位角9和11;与普通鱼钩一样,钩尖上均有倒刺。
上述结构中,由于闭合弹簧3的作用,主钩和副钩在通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当拉动钓线时,主钩把4和副钩把5绕轴8转动而靠近,使主钩体1和副钩体10向相反方向张开。副钩座7上的限位角9和11的作用是分别限制主钩和副钩在完全闭合和张开时两钩的相对位置。
垂钓时,分别在主钩体1和副钩体10上穿上鱼饵,由于弹簧3的作用,主、副钩处于闭合状态(如图2),当鱼将钩吞入口中拖动坠时,副钩把5与坠之间的钓线被绷紧,带动副钩把5向主钩把4靠近,使主钩和副钩分别向相反方向转动而张开,进而使主、副钩的钩尖刺入鱼体将鱼钩住,钩体上的倒刺的作用是防止鱼脱钩。鱼被钩住之后,越是挣扎,拖动坠的钓线12绷得越紧,进而拖动两个钩把,使钩尖更深地刺入鱼体,如此反复,鱼就被牢牢钩住。整个过程无需垂钓者的任何操作,在漂(图中未画出)剧烈抖动后的任何时刻拉起钓竿,鱼都不会脱钩而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辉伦,未经张辉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4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