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绕式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97244282.0 | 申请日: | 199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3142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健;崔锦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德普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英 |
地址: | 528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绕 电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电热装置的水加热器。
现有的电热水器普遍采用内置电阻丝的电热管作为发热元件。例如“管道电热水器”(专利号:91206768)、“家用电热管式热水器”(专利号:91227639)等等,这些电热水器中的电热管只有外表面与水接触,传热面积小,导致传热效率低、加热速度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的环绕式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环绕式电热水器包括进水管、电热管、流水通道和出水口。电热管管壁为双层结构,内、外管壁间设置有发热体。电热管外套有外导水管,电热管内套有内导水管。外导水管、电热管、内导水管管壁之间构成双层柱面形流水通道。其工作过程如下,冷水从电热管的一端首先进入由电热管外壁与外导水管内壁之间构成的柱面形流水通道,被电热管外管壁首次加热。加热后的水再流入由电热管内壁与内导水管外壁之间构成的第二层柱面形流水通道,被电热管内管壁再次加热。经充分加热后的水进入内导水管,由此导流到出水口。由于水流环绕流过电热管的内、外管壁,使水流与电热管表面充分接触,传热面积大、热交换充分,从而达到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比同类型电热水器的电热管换热面积大,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加热速度快。2,电阻丝的热量能迅速传到水中,避免了电阻丝因温升过高而老化,热水器使用寿命长。3、结构紧凑、体积小,可灵活选择安装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部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本环绕式电热水器由进水管3、外导水管1、电热管2、内导水管4组成。电热管2为双层结构,其内、外管壁间填充由电阻丝10和氧化镁粉11构成的发热体。电阻丝10围绕电热管2的轴线螺旋缠绕在内、外管壁之间,氧化镁粉11填充在电阻丝10与内、外管壁之间起绝缘、导热作用。电阻丝10通过绝缘套6和隔离套5引至外导水管外,与电极7联接。电热管2端面分别设有固定在外导水管内壁的分流板9和14,其周边固定在外导水管内壁上。分流板9的中部和周边开有通水口16、13。分流板14的周边开有通水口16。
外导水管1两端分别设有密封板8、15。进水管3固接在密封板15上并与外导水管1连通。内导水管4一端通过固定板12固定在发热管2内,另一端固定在密封板8上,并穿过密封板8作为出水口。水流从进水管3进入,穿过分流板14周边的通水口16进入由电热管2外壁与外导水管1内壁构成的外层柱面形流水通道进行一次加热,然后经分流板9的通水口16、13进入由电热管2内壁与内导水管4外壁构成的内层柱面形流水通道进行二次加热,最后热水通过内导水管4流出至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德普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德普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4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IC卡煤气表
- 下一篇:双路多循环无冰水冷式渔船保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