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诱导型送风口无效
申请号: | 97245613.9 | 申请日: | 199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9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文进希;刘应清;蔡德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进希;刘应清;蔡德源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F04D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诱导 送风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涉及用于空调系统中的一种新型高效诱导型风口。
在现代空调系统的设计中,送风口(简称风口)作为直接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形成和温湿度分布的末端装置,对于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能耗和运行费用等,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诱导型风口具有扩散性能好,速度衰减快,有利于减小送风温差防止冷风感等优点,适合于局部空调和那些层高低,空调热负荷大的建筑如办公大楼和商用建筑以及一些特殊用途的空调如计算机房、实验室等系统。诱导型风口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分为文丘里喷口型和散流器/风扇型两大类。传统的文丘里喷口型诱导风口一般采用一个动力驱动的文丘里喷嘴,喷出高速一次空气,诱导房间顶部设备夹层或工作区上部的热空气来实现一次空气的加热和一、二次空气的混合。而散流器/风扇型装置则是自80年代以来开发的新型产品,其原理和设备构成较简单,在传统的天棚散流器上加一个由马达驱动的风扇即成。电动风扇将散流器送出的一次空气压向下部工作区,从而获得较好的空气混合。典型的这类产品有日本三菱重工开发的装置。以上两种现有技术的产品的共同不足点是采用马达驱动的诱导装置消耗二次电能。为了减少能耗,作为文丘里喷口型诱导风口的改良型,美国产品THERMA-FUSER散流器设计了一个一次空气驱动的喷嘴来替代动力喷嘴,由设置于诱导回风处的温度传感器与电动阀门的联动来调节一次风量,从而实现节能和室内个别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诱导型送风口,这种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在无源工作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诱导性能,扩散性能好,速度衰减快,使大温差近距离送风成为可能。这种高效诱导型送风口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可以有效节省设备建筑和管道空间,无需再热能耗和诱导装置的电能消耗,从而降低一次投资和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其独特的结构实现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包括:风口外壳(4)、置于所述风口外壳(4)内的风车/风扇装置,所述风车/风扇装置由垂直竖轴(6)及分别装在该垂直竖轴(6)两端的风车叶片(1)和风扇叶片(2)组成,在所述风车叶片(1)和风扇叶片(2)之间还设有中间隔板(3),所述风扇(2)的四周设有环型轴流空气进气口(5)。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竖轴(6)通过滚珠轴承和固定杆固定安装于中间隔板(3)和风口外壳(4)上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车叶片受到送风空气驱动时,通过垂直竖轴使轴流风扇叶片(2)连动旋转,抽吸室内空气;所述中间隔板(3)将风口的垂直空间分隔为上部的一次空气空间和下部的二次空气空间;而所述风口外壳(4)和轴流风扇进气口(5)以及中间隔板(3)构成扩散口,使一、二次空气均匀混合后进入空调室内。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的叶片数为三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叶片数为四片。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由于其独特的风车/风扇装置的高效诱导性能,诱导系数达2.68,大大高于国内外其它无源诱导型风口的最大诱导比(<1.6)。因此,扩散性能好,速度衰减快,使大温差近距离送风成为可能。由于体积小,可以节省设备建筑和管道空间,无需再热能耗和诱导装置的电能消耗,有效地降低一次投资和运行成本。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在使用时的气流流型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诱导型送风口包括:风口外壳(4)、置于所述风口外壳内的风车/风扇装置,所述风车/风扇由垂直竖轴(6)及分别装在该垂直竖轴(6)两端的风车叶片(1)和风扇叶片(2)组成,在所述风车叶片(1)和风扇叶片(2)之间设有中间隔板(3),所述风扇(2)的四周设有环型轴流空气进气口(5)。其中:
1)风车/风扇装置。风车由三叶片组成,叶片的长度和迎风扭角根据风车原理和流体力学的计算公式以及多次实验调整得出,具有最小的阻力和提供最大的扭矩驱动下部的风扇高速旋转。风扇叶片可采用目前市销的家用电风扇的叶片的设计。风车与风扇由一根垂直竖轴连接,固定于风口外壳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进希;刘应清;蔡德源,未经文进希;刘应清;蔡德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5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挤制交联电力电缆三层共挤机头
- 下一篇:立体旋转式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