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无效
申请号: | 97246039.X | 申请日: | 199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3240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兆德;肖文佳;杨茹平;闵志宪;梁亦斌;张宙云;汪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8 | 分类号: | B62D5/08 |
代理公司: | 江门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聘玉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整体 动力 转向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转向器,尤其涉及一种整体阀,端面键限位的汽车转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我国生产的汽车转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在使用过程中,总结有如下技术问题:
1.转向螺杆组件均为转向螺杆和隔套两个零件组合而成,制造工艺路线长,零件数目多,且精加工只有在零件压配后进行。当两个零件压配的过盈量不恰当时,对动力转向器的性能将产生很大影响,过盈量偏小或无过盈量时,转向器易产生内漏量超标,而使转向沉重,或转向器在使用过程中,隔套与转向螺杆产生相对的转动,而使液压部分失灵,造成转向器的转向功能丧失。过盈量偏大,压配后会产生裂纹,且不易发现,造成转向器在使用过程中转向螺杆断裂。
2.阀芯和转向螺杆之间的相对旋转必须限位,其作用有两点:一是防止扭杆变形过大,而产生塑性变形,失去对中作用;二是当液压助力失效时,起传递扭矩作用(即机械转向),现有国产的动力转向器中,阀芯与转向螺杆限位键的内花键在转向螺杆深孔内,加工工艺非常复杂,且不易保证内花键尺寸及内花键与油槽的位置度,造成转向器单边内漏量大,且阀芯与转向螺杆相对转向不稳定。
3.壳体有下盖结构,不仅增加了零件数目,而且外漏源增加,体积大、重量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能好,性能稳定可靠的汽车转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汽车转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由前盖总成、壳体组件、齿条活塞、摇臂轴组件组成,所说的前盖总成包括有螺塞、轴承外圈、阀体总成和前盖,其特点是,转向螺杆取消了隔套而成整体阀,其小端有一内孔,扭杆的一端外圆与它配合,并用销固定,转向螺杆的大端面上有两条成180°分布的直键槽与阀芯的两个成180°分布的梯形凸键配合,扭杆的另一端与阀芯内孔相配合,并用销固定。
由于转向螺杆采用了整体阀形式,且阀芯与转向螺杆的相对转动采用了端面键限位,另壳体无下盖,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好,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适用于前桥负荷12吨以下的各种轮式车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前盖总成结构图;
图3是阀体总成结构图;
图4是阀芯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向视图;
图6是转向螺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向视图;
图8是壳体组体部视图;
图9是图8的A-A向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由前盖总成1、壳体组件2、齿条活塞3和摇臂轴组件4组成。
参照图2,前盖总成1包括有螺塞5、轴承外圈6、阀体总成7和前盖8。
参照图3,转向螺杆11取消了隔套而形成整体阀,既增加了转向螺杆的强度,减少了零件数目,又能避免隔套因过盈量不当而使转向性能不良的影响。
转向螺杆11右段有一内孔,与扭杆10的一端外圆相配合后,用销12固定,转向螺杆11左段内孔与阀芯9右段外圆相配合,扭杆10的另一端外圆与阀芯9内孔相配合,并用销17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阀芯9是一轴类零件,其外圆的中部有二个成180°分布的梯形凸键18。
如图6和图7所示,转向螺杆11的左端面上有二个成180°分布的直键槽19。
梯形凸键18与直键槽19配合安装。通过键槽19与凸键18即端面键来限制阀芯9与转向螺杆11的相对转角,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8和图9,壳体组件2包括有壳体13、密封圈14和堵塞15,壳体13无下盖,缸体孔16为盲孔,减少了零件数目及外泄漏源,使密封性更可靠。汽车在行驶中需要转弯,当需要向右转时,驾驶员向右转动方向盘,这时方向盘带动阀体总成7、阀芯9、转向螺杆11、扭杆10向右转动,转向螺杆11通过钢球带动齿条活塞3向下运动来推动摇臂轴作45°角的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直拉杆,实现带动汽车向右转向。反之向左转;如果外界阻力大,扭杆10产生弹性变形,阀芯9与转向螺杆11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使配油槽产生相对位置变化,使高压油进入相应的油腔,作用在齿条活塞端面,使齿条活塞作相应的直线运动,从而减轻驾驶员的转向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60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粉笔芯笔套
- 下一篇:板式车辆防撞止动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