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46199.X | 申请日: | 199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253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冰嬿;罗曾凡;吴创之;周希光;莫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生物 气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解气化装置,涉及细小粒度的生物质原料的热解气化炉装置。
木材厂,人造纤维板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细小木粉,这一类细小粒度的生物质原料,难以利用,处理不当,还会污染环境,成为公害。目前具有采用木粉与煤混合直接烧锅炉的办法,但因木粉太细,未来得及完全燃烧,就会随风由烟道排出,易堵塞烟道,造成环境污染,至今沿没有一种比较好的处理利用木粉的技术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对细小粒度的生物质原料进行快速热分解,以产生可利用的气体燃料的装置--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以解决对细小粒度的生物质物料的处理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具有一个长直筒形流化床气化炉,其炉体下部有进风口,倒锥形进气室和排灰口,进气室上部为布风板,在流化床气化炉的一侧具有由原料仓、下料直管和加料器构成的进料装置,流化床气化炉的上部有出气管接到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下部连接到由炭贮槽、循环管和回流L阀构成的循环回流装置,所说的加料器的出料口和回流L阀的出口分别接到位于炉体布风板上方的生物质物料入炉口和炭粒回流入炉口,旋风分离器的上部具有所产生的生物质可燃气体的出气口。
流化床气化炉使生物质物料在炉内高温作用下产生热化学反应,转换为可燃气体;进料装置向炉内连续加入细小生物质原料;旋风分离器把流化床气化炉产生的可燃气体与夹带的炭粒分离,循环回流装置将炭粒送回炉内再参加反应,所产生的生物质可燃气体由旋风分离器上部的的出气口引出。
所说的加料器可采用L阀加料管或螺旋加料器。
本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利用细颗粒生物质物料,如木材加工厂的废弃物木粉、木屑或稻壳或破碎的其它生物质物料在流化床气化炉中被快速流化,经快速加热后产生气化反应,没有反应完全的炭被气流带出床外,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后循环回流入气化炉内继续进行燃烧与气化反应,使用L阀加料管或螺旋加料器加料,能使气化反应连续快速进行。经过气化反应生成的气体燃料可用于工业烧锅,与煤共烧等,也可用作生活用煤气或供燃气发电机发电用等。既达到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又能获得再生能源的目的,本装置工作稳定,有较高气化效率,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为本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细节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14为流化床气化炉,其炉体为圆筒形,炉壁由钢套外壁7、保温层5和耐火材料内壁6构成,炉体下部为倒锥形进风室17,进风室下部有排灰口18,高压风通过进风口1鼓入进风室,进风室的上部设有布风板2,在流化床气化炉的侧边设有进料装置,进料装置由原料仓9、下料直管8和L阀加料管3构成,L阀加料管的出料口接到流化床气化炉炉体的生物质物料入炉口,流化床气化炉的上部出气管10接到旋风分离器11,旋风分离器的下部连到炭贮槽12,炭贮槽接循环管13再经回流L阀16接入炉体的炭粒回流入炉口,生物质物料入炉口和炭粒回流入炉口均位于炉体布风板的上方,生物质物料由流化床气化炉热解气化而产生的可燃气体经旋风分离器11进行气固分离后从其上部的气体出口引出。图中4为L阀加料管3的吹风口,15为回流L阀16的吹风口,T为测温点,P为测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6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电话的电池盒
- 下一篇:微小流量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