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流式氯吸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47441.2 | 申请日: | 1997-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395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发明(设计)人: | 崔孝光;方宏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电力环保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绍清,曹卫华 |
地址: | 2142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装置,尤其是水处理领域中氯吸收装置。
目前,水处理工程中,氯吸收装置均采用鼓动机或两级抽风方式将贮氯室内含氯空气送入(或吸入)贮碱液罐去完成一次净化过程。吸氯装置环节复杂,送风与泵液分设动力装置,存在泄漏和联动失调的不安全隐患,且一次吸收净化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吸收净化效率高的氯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实现:射流式氯吸收装置,包括贮碱液罐、雾化喷淋器和探测报警仪等,雾化喷淋器安装在贮碱液罐上,雾化喷淋器上端有排气管,在贮碱液罐上安装有射流发生器,驱动泵设置在贮碱液罐外侧,并同时经管道分流向射流发生器和雾化喷淋器泵入碱液,射流发生器与贮氯室之间由吸气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射流发生器造成的负压吸入含氯空气,在射流发生器内实现第一次气液(合氯空气与碱液)交换过程,经过第一次变换后的低含氯气体进入碱液雾化喷淋器进行第二次交换,从而使从排气管排放的气体含氯量很低。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氯气吸收效率,射流发生器内可设置螺旋叶片。由驱动泵泵入的碱液在射流发生器内形成旋射流,利用旋射流形成的负压吸入含氯气体,此时交换更充分、吸收更彻底。
本实用新型自成封闭体系,环节紧凑,射流负压吸入含氯气体,避免渗漏,安全可靠、氯气吸收效率高、动力装置驱动泵既用来泵碱液至雾化喷淋器,又用来泵碱液至射流发生器产生负压吸入含氯气体,一机两用,减少动力消耗,并利于实现与探测报警仪的自动联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置旋叶片的射流发生器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射流式氯吸收装置中,当贮氯室1氯气浓度达到设定浓度时,氯气探测报警仪2报警,启动驱动泵3,将贮碱液罐4内碱液经管道5打入射流发生器6,在射流发生器6内压力碱液射流造成负压,将贮氯室1内含氯空气经管道7吸入射流发生器6内,并直接与射流碱液进行化学反应吸收氯气,即在射流发生器内实现第一次气液(含氯空气与碱液)交换过程,发生化学反应后的含氯气体随碱液进入贮碱液罐4,随着罐内气压增加,含氯气体自动进行碱液雾化喷淋器8,在碱液雾化喷淋器8内装有多组碱液雾化喷头和ABS塑料空心条孔小球,由驱动泵3打入碱液雾化喷淋器8内的碱液经雾化喷头造成雾状喷淋至ABS空心球表面,这样,进入碱液雾化喷淋器8内的含氯气体与雾化喷淋碱液就形成了大面积的化学反应状态。经过第二次吸收净化后的含氯气体造正压雾化喷淋器8顶部的排放管9排放。
为了提高射流时吸收氯气的效率,在射流发生器内部可设置螺旋叶片10,由驱动泵3泵入的碱液在射流发生器6内形成旋射流,利用旋射流形成的负压吸入含氯气体,此时旋射流可以与含氯气体充分接触,可以大大提高吸收氯气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电力环保设备厂,未经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电力环保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7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