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氯化高聚物生产中的供氯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7247705.5 申请日: 1997-11-07
公开(公告)号: CN2351437Y 公开(公告)日: 1999-12-01
发明(设计)人: 蔡家胜;施建平;钱光辉;梅忠 申请(专利权)人: 芜湖山江化学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F8/22 分类号: C08F8/22
代理公司: 芜湖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徐晖
地址: 241000***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氯化 高聚物 生产 中的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氯化高聚物生产中的供氯装置,具体地说是在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高聚物中,将液氯供给到反应釜中的装置。

氯化高聚物,典型的材料如氯化聚乙烯(CPE)做为众多品种塑料的改性剂和综合性能优异的弹性体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氯化高聚物普遍采用的是水相悬浮法生产,该工艺中,是将氯气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入悬浮液中进行反应。气氯供氯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氯气压力随钢瓶中液氯量的减少而减少,难以稳定。氯气压力受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另外,反应耗氯计量一般采用磅秤,误差大。特别是受安全及工艺条件限制,钢瓶中残余氯较多。一般0.5吨钢瓶残余氯为10~20kg,造成氯消耗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高聚物,提供一种供氯稳定、准确、消耗少的供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液氯气化器、液氯储槽、氯化反应釜、管道。液氯供给管道接通两条并行的液氯进口管,液氯进口管伸入到液氯气化器和液氯储槽容器内的中下部,液氯气化器和液氯储槽之间通过气氯管道相通,液氯储槽和氯化反应釜之间通过液氯输送管道相通。液氯气化器底部以上壳体列包有带进出口的夹套。

液氯气化器、液氯储槽、液氯输送管道均分别通过管道和一根单独的氯气回收管道相通,其中液氯输送管道和氯气回收管道相通的管道上装有卸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将液氯通过液氯供给管道送入到液氯储槽和液氯气化器。在液氯气化器夹套中通入热水,使其中的液氯气化。所产生的气氯经气氯管道送入到液氯储槽中,将液氯储槽中的液氯压送至氯化反应釜进行反应。因此,实质上为一种液氯供氯的装置。

同以往气氯供氯进行氯化反应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得供氯方式改变为液氯供氯,因此氯气压力可达1.1~1.4MPa,操作弹性大。同时,氯气压力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供氯稳定,计量准确。另外,由于液氯本身温度低以及气化时能吸热,因此,将液氯通入反应釜,有助于反应热的排放。与气氯供氯相比,液氯供氯减少了一次液氯气化工序,节约了能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液氯供氯有利于实现自动计量,为实现自动化控制排除了障碍。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实施例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中,液氯气化器1的作用是将其中的液氯气化产生适当的压力,然后压送液氯储槽2中,液氯储槽2储存生产用液氯,用液氯气化器1产生的氯气压力可将液氯压送到用氯岗位。

根据工艺要求,液氯气化器1和液氯储槽1设计压力为1.6MPa,工作温度为-35℃。液氯气化器1底部以上壳体外包着夹套13,夹套13上有供热气或热水循环进出口11,12。通过夹套13内的循环供热,使液氯气化。由于液氯多次气化易产生三氯化氮,三氯化氮积存在容器底部易爆炸,所以特意使夹套不包住气化器底部。

液氯供给管道4接有两条并行的液氯进口管14,15,将液氯供给到液氯气化器1和液氯储槽2中。液氯进口管14,15均伸入到设备中、下部。液氯气化器1所产生的氯气通过与液氯储槽2相通的气氯管道5输送到液氯储槽2中,液氯储槽2中的液氯通过与反应釜3相通的液氯输送管道6压送到反应釜中。液氯输送管道6中装有过滤器7。

另外,还设有一根单独的氯气回收管道8,回收管道8和液氯气化器1、液氯储槽2、液氯输送管道6相通,使这些设备中多余的氯回收到回收管道8内,回收管道8再将氯气输送到氯气总管或其它用氯场所。液氯输送管道6和氯气回收管道8之间相通的管道上装有卸压装置9。当装置发生泄漏或需要卸压时,可打开卸压装置9进行卸压。压力降到一定值后,还可对整个装置进行抽空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氯气外泄,当系统发生故障,压力上升到设定值时,泄压装置打开卸压,避免发生事故。

以下是本实施运用在3000t/a氯化高聚物生产规模中气氯供氯和液氯供氯两种方式的消耗和产品质量的对比。

                 气氯供氯      液氯供氯氯消耗(t/tCPE)         0.88          0.78

邵氏硬度           ≤68          ≤62

伸长率           580~720      690~750

含氯量偏差         ±2%         ±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山江化学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山江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77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