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凿岩钎头壳体挤压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7248274.1 | 申请日: | 199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967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马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进;赵军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凿岩 壳体 挤压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压制加工的成型模具,特别适用于凿岩钎头壳体的挤压成型。
在钎头壳体前端镶焊上硬质合金即成为钎头。绝大部分类型的钎头是通过尾部的锥孔与凿岩机的钎杆连接,用于在岩石上钻凿爆破孔的。现行的钎头壳体的加方法分为两种:纯机械切削加工和锻造加切削加工。其中前者完全采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将壳体逐工序加工成型,材料利用率低,制造工时长,生产成本高;后者先用模锻方法粗略加工出壳体毛坯,然后切削加工至最终形状,此种加工方法虽使材料利用率略有提高,但锻造加热会使金属晶粒显著长大,并在工件表面留下很厚的脱碳层,使工件强度明显下降。上述两种加工方法还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尾锥孔均需采用钻、铰或钻、车加工成型,非平滑的孔底部加工刀痕易造成应力集中。此外,机械切削加工还会切断金属纤维组织流向,使钎头壳体强度进一步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凿岩钎头壳体挤压成型模具,使钎头壳体经挤压工艺一次加工至最终尺寸,进而提高钎头壳体生产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以及增加钎头强度和提高产品质量。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凿岩钎头壳体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和固定于上模座下面的导套和凸模套、固定于下模座上面的凹模套以及固定在凹模套上并与导套配合的导柱;在凹模套的中心设置有截圆锥形孔,其孔中嵌装有对合后与该孔形吻合的一对对分模块,两对分模块对合后中心呈圆柱形凹槽,该凹槽内嵌装有对分的且对合后中心形成工件模腔的一对对分凹槽镶块构成工件成型凹模,与该凹模配合于凸模套上安装有工件成型凸模;在两对分模块的上端相对各铰接一摇臂,各摇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凹模套的侧上端,在两对分模块的下端设置有一对铰接板,两铰接板铰接于竖置在下模座中心的一顶拉杆的上端。
本钎头壳体挤压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可方便的将毛坯(截断的圆钢)于模具上一次挤压成钎头成品壳体,其入料出料方便,生产效率高,成型钎头壳体质量好。
附图是本钎头壳体挤压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给出的,本成型模具具有安装在压力机上的上模座10和下模座3,其上模座的下面固定有导套9和凸模套11,下模座上面固定有凹模套4,凹模套4的上面固定有同导套9配合的导柱8,在凹模套4的中心设置有截圆锥形的孔,其孔中嵌装有对合后与该孔形相吻合的一对对分模块5,两对分模块对合后中心形成一圆柱形凹槽,该凹槽内嵌装有对分的且对合后中心构成钎头壳体模腔的一对对分凹模镶块6构成钎头壳体成型凹模,与该凹模配合于凸模套11上安装有形成钎头壳体尾锥孔及端面的成型凸模12;在两对分模块5的上端相对应位置各设有一支座并各铰接一摇臂7,各摇臂7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于凹模套4侧上端的支座与凹模套构成铰连接,在两对分模块5的下端对应设置一对铰接板2,两铰接板铰接于竖置并通过下模座3中心的一顶拉杆1的上端。
本成型模具根据要求更换对分凹模及相应的凸模,即可挤压成型类似的不同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进;赵军,未经马进;赵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8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