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成型的钎头壳体无效
申请号: | 97248276.8 | 申请日: | 199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921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23 |
发明(设计)人: | 马进;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进 |
主分类号: | E21B10/36 | 分类号: | E21B10/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成型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挤压成型的钎头壳体。
钎头是一种安装在凿岩机钎杆上,用于在岩石上钻凿爆破孔的工具。在成品钎头壳体顶部镶焊上硬质合金并钻出通水孔,即为钎头。现行的具有尾锥孔及排粉槽的钎头壳体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纯机械切削逐工序加工成型;另外一种是先用模锻方法粗略加工出壳体外形,再机械切削加工至最终形状。前者加工方法会在壳体表面留下不光滑的刀痕及过渡尖角,产生应力集中,影响钎头的机械性能,并且材料利用率低,制造工时长,成本高;后者虽使材料利用率略有提高,但煅造加热会使金属晶粒显著长大,并在工件表面留下很厚的脱碳层,降低工件强度。另外,上述两种加工方法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尾锥孔均需钻、车或钻、铰加工成型,其锥孔底部形成的非平滑过渡必然成为钎头壳体的应力集中点,成为造成钎头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外形光滑,尾锥孔底部呈圆滑过渡,以避免应力集中,并且材料利用率高,制作成本低,工件质量好的挤成压型的钎头壳体。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成型的钎头壳体,其尾部呈圆柱状,内设截圆锥形孔,孔底内凹光滑过渡;钎头壳体的上部与尾部圆柱光滑相接,呈向上渐粗的圆锥状,在其两侧有边缘光滑过渡向内倾斜的凹弧形排粉槽,排粉槽上方的壳体顶部有光滑过渡的壳体头侧倒角。
本钎头壳体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挤压工艺一次加工至最终尺寸,外表光滑,锥孔底部呈圆滑过渡,避免了应力集中。
2、适当的加热、冷却温度及挤压速度控制,钎头壳体表面质量好,无氧化、脱碳现象,特别是尾锥孔,不但尺寸精度高,而且表面光洁度极好。
3、大的挤压比不但使金属纤维组织的流向分布更趋合理,也明显细化了金属晶粒,其钎头壳体的综合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4、挤压钎头壳体的材料利率可达90%,并且生产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挤压成型钎头壳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给出的,该钎头壳体1尾部呈圆柱状,内设截圆锥形孔2,孔底内凹光滑过渡;钎头壳体的上部与尾部圆柱光滑相接,呈向上渐粗的圆锥状,在其两侧有边缘光滑过渡向内倾斜的凹弧形排粉槽3,排粉槽上方其壳体顶部有光滑过渡的壳体头侧倒角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进,未经马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8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循环旋风分离器
- 下一篇:同轴灌注式人工晶体植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