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高压氧舱的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48709.3 | 申请日: | 199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250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铁峰;李兴长;高连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柏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高压 照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医用高压氧舱的照明装置。
医用高压氧舱的照明装置,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是杜绝着火隐患,保障氧舱的安全运行,病人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其次,要求舱内光照均匀柔和,不刺眼,并且照度适宜。而目前的医用高压氧舱,它的照明装置设计不尽合理,电源线和灯具都在舱内,隐患多,不能保证病人治疗时的安全;即使照明装置不在高压氧舱内,但照明光线暗淡,不能充分利用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照明设计的医用高压氧舱的照明装置,将照明光源放置氧舱外,使用特别的光学镜片将光线由舱外导入舱内,在满足氧舱运行时的照明要求下,又能克服目前高压氧舱照明装置的不足,杜绝着火隐患,保障氧舱的安全运行;另外使舱内光照均匀柔和,不刺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在氧舱上方的照明光源灯和电源线,对应于每个灯位置在氧舱壁上开的圆孔,横截面呈T字形的钢法兰置于相应孔内,外边缘与氧舱壁体焊接固定,法兰分为通过螺丝连接的上下两部分,上下两法兰之间放置双凹光学透镜片,在透镜片与上下法兰接触之间为橡胶密封垫圈,双凹光学透镜的焦距为100~200毫米,镜面镀有增透膜,上法兰上固定有一锥形的金属反光罩,它的下口外径正好与氧舱壁上的开孔口径匹配,下法兰采用可透光的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着眼于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将照明装置的电源供给和灯具都设计在舱外,光线通过双凹光学透镜片(镜面镀有增透膜)导入舱内,另外光源采用冷光源,氧舱壁内固定光学镜片的下法兰采用有机玻璃。横截面呈T字形的圆的钢法兰(上法兰)置于氧舱壁的孔内,外边缘与氧舱壁体焊接固定住,另有形状类似、同样尺寸法兰(下法兰)与钢法兰配合,并用螺丝连接,锥形金属反光罩固定于钢法兰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是:【1】确保照明安全。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照明装置的电源供给和灯具都在舱外,光线是通过光学镜片导入舱内的,保证了照明安全。这是本发明设计最重要的一点。【2】高效利用光能。光源S(即灯)采用高效节能灯,特点是发光效率高,光线强,灯的寿命较长和节电。为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损失,在灯管外套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光罩R,有效增加了导入舱内的光能量。另外,节能灯是属于冷光源范畴,长时间工作后灯管发热温度不高(不超过50℃),反光罩R不烫手,安全可靠。【3】孔径大小适宜。舱体壁上开孔数(即灯具数)以及开口孔径需认真选择。孔间距为1至1.5米。从舱内照明需要考虑,开口孔径越大,导入的光能量越多,越利于照明;但从氧舱的加压安全考虑,开口孔径则越小越好。因此需要考虑“补强”以及开孔成本。对小、中型多人氧舱,开孔数4~5个;开孔并焊接固定法兰后,孔的可使用内径为60至80毫米为宜。【4】光路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
镜片为对称的双凹透镜L。材料为光学用玻璃,折射率n=1.5147~1.5181,透镜外径Φ280毫米至100毫米,透镜厚度D15至20毫米,中心厚度d13至20毫米。光源张角θ130至60°,出射光线张角θ270至85°。光源至透镜距离h 50至90毫米;物方焦距f=100至200毫米,象方焦距-f'=100至200毫米。【5】舱体开孔的补强计算
光学镜片材料用光学玻璃,抗弯应力σ=170千克/厘米2,使用在压力中并装在密封橡皮垫圈间的园玻璃,其强度计算公式是
σ=D2 P/(4d2)公式中,σ玻璃的抗弯应力(千克/厘米2),D玻璃的口径(厘米),d玻璃的厚度(厘米),P承受压力(千克/厘米2)。当取D=8厘米,P=2千克/厘米2,σ=170千克/厘米2时,则d=0.43厘米。
为安全起见,一般取玻璃的厚度应比计算值大3~4倍,因此光学玻璃的中心厚度(光学镜片最薄处),取1.3至2.0厘米较适宜。【6】反光罩:锥形金属高效反光罩,下口孔径配合氧舱壁开口孔径;上口孔径与灯座配合。
采用本发明的新型设计后,氧舱内照度符合《医用高压氧舱国家标准》的规定,舱内照度值≥60Lx(勒克司),照度不均匀度≤60%。舱内光照均匀柔和,不刺眼;另外,配置应急照明电路和装置。加压后,照明系统工作正常,满足氧舱运行时的照明要求。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8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