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辐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50247.5 | 申请日: | 199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79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鹏;李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8 | 分类号: | A61L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辐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辐照装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利用化学药剂熏蒸进行农副产品和食品的灭菌杀虫被人们广泛采用,但由于化学药物对人类健康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国内外积极开展辐照技术。目前,辐照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环保、食品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其中,食品的辐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食品的辐照主要应用在农副产品的杀虫和保鲜,食品的灭菌和保鲜,进出口食品的检疫消毒等方面。1980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三个组织的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根据各国30多年卫生安全性研究结果,颁布了在10kGy以下辐照的任何食品都是安全的结论,该结论对各国的食品辐照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现有的辐照装置包括同位素辐照装置和加速器辐照装置两大类。这些辐照通常采用固定式集中管理,辐照装置被放在特定的辐照室中。这样就需要把辐照物品由人工搬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辐照。这必然会带来操作上的麻烦,给在农业、工业、食品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进行推广应用带来不便。另外,使用该方法需要手工送料,每次辐照数量有限,辐照过程与送料过程分时处理,每次辐照时间间隔过长,这样不利于连续自动化的辐照,降低辐照效率,不适合应用在需要大量辐照物品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辐照效率高,使用方便,更易推广应用,且可实现辐照自动化处理的辐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辐照装置,包括送货装置、放射装置、屏蔽装置和接货装置,其特征是:另外还有传送带装置,该装置由传送带、传动轮和驱动电机组成。
采用如上方案后,有如下优点:由于使用传送带传送辐照物品,可节省搬运环节使人们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且传送带装置安装简便,占用空间较小,耗资少,便于推广应用。另外,它可应用于生产中的某一环节或应用于其他场合实现全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实现连续进料,连续辐照,提高辐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传送带式辐照装置包括:送货装置1、放射装置5、屏蔽装置6、接货装置3、传送带装置4等。其中传送带装置4由传动轮9、传送带10和驱动电机等组成,它用于运载和传输辐照物品并送至放射装置5处进行辐照。送货装置1用于储存物品并把它送到传送带10上,它可以是漏斗、机械手或输送管等。放射装置5可以是同位素辐照装置或加速器辐照装置,用于产生辐射线且辐射到指定位置,它被放在屏蔽装置6的内部;而屏蔽装置6由屏蔽墙7和屏蔽片8组成,屏蔽装置6的内层为有机玻璃材料,外层为铜或铅材料,用于屏蔽电离辐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屏蔽墙7的两侧分别开有两个方孔11,上面的方孔11较宽,为辐照物品的传输通道和传送带10的过孔,在其两侧分别安置一屏蔽片8,它为一薄片且与屏蔽墙7为活动连接,用于防止辐射线从方孔11中泄漏出去。在屏蔽片8的下方为传送带10,它与屏蔽片8光滑接触,在传送带10的下部有一转动滑轮;,其安装在上部方孔11的上表面上,与屏蔽墙7光滑接触或固定连接,且与传送带10光滑接触。而下面的方孔11较窄为传送带10的过孔,且此处传送带10与上下表面光滑接触。在传送带10与接货装置3之间放置一导槽2,可用于把物品从传送带10上导入接货装置3当中。此导槽2与传送带10和接货装置3光滑接触。接货装置3用于接收辐照过的物品并负责把它输送到指定地点,它可以是漏斗、机械手和输送管等。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它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另一种屏蔽方法,屏蔽装置6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在其上部放有放射装置5,下部为一空心的辐射腔,它为倒置漏斗状,作为辐照物品的辐照室,且可有效的防止辐射线外溢。屏蔽装置6的底部为双重的圆柱体,两侧分别开有方孔11,作为辐照物品的传输通道和传送带10的过孔,在方孔11处使用两重屏蔽片8,它可有效的防止辐射线外漏。该屏蔽片8与传送带10光滑接触,传送带10的上部从方孔11穿过,且传送带10的形状固定成如图所示,物品可从传送带10的斜坡12输入到屏蔽装置6的辐射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50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