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幼儿胸部X光透视防护椅无效
申请号: | 97251070.2 | 申请日: | 199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34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宇;冯珍珍;华玮;王金勇;王恩普;赵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振宇;冯珍珍;华玮;王金勇;王恩普;赵爱梅 |
主分类号: | A61B6/10 | 分类号: | A61B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儿 胸部 透视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
1-3岁的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胸部X光透视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检查项目之一。X光射线最容易杀伤人体中生长发育快的细胞,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对X光射线的敏感性强,最易受到X光射线的永久性损害,尤其对幼儿的生长部、生殖部损害更大。因此,幼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X光射线的照射。在一次X光射线检查中,透视X光射线量是摄影X光射线量的10-20倍,幼儿不合作,单位面积X光射线接受量高于成人,因此,幼儿胸部X光透视身体其他部位X光射线防护十分必要。但目前在医疗市场上还未见到专用的幼儿胸部X光透视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幼儿胸部X光透视的射线防护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法,是根据幼儿座位透视双臂展开的姿势,在座椅的底面、靠背、幼儿的腹部、双上肢、头颈部相应的部位,用三合板和铅板合成的X光射线不能穿透的防护板挡住X光射线的照射,并用固定带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其结构为:幼儿胸部X光透视防护椅由椅而防护板、安全扶手、装在防护椅靠背杆下部的腹部防护板及固定带,借用装在防护椅靠背杆上部的套管与靠背杆相连接的上肢防护板及上肢固定带、头颈部防护板及固定带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细节及临床使用方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幼儿胸部X光透视防护椅由椅面与靠背组成,长方形椅面防护板(1-3)在长边的两端与椅面防护板(1-3)垂直装有两根圆柱状靠背杆(1-1)。安全扶手(1-4)与椅面防护板(1-3)、靠背杆(1-1)相互垂直固定。靠背杆(1-1)的下部固定装有长方形腹部防护板(1-2),腹部防护板(1-2)上制有与中心轴线对称的两对腹部固定扎,腹部固定孔上装有腹部固定带(5)。靠背杆(1-1)的上部借用套管(1-5)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头领部防护板(1-7)及上肢防护板(1-8),套管(1-5)上制有套管上下调节的固定螺栓孔(1-6),长方形头颈部防护板(1-7)按接在两套管(1-5)之间的上部,头颈部防护板上制有以中心轴线对称的各一头颅固定孔,头颅固定孔上装有头颅固定带(3)。上肢防护板(1-8)一短边固定在套管(1-5)的下部外侧,上肢防护板(1-8)上装有上肢固定带(4)。
图2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头颅固定带示意图,由棱形下颌固定带(3-1),两端各连接一根固定绳(3-2)。
图4是上肢固定带示意图,分上下两部分,上部(4-1)为双层,下部(4-2)为单层,下端设有尼绒粘胶带(4-3),上端背侧设有尼绒粘胶带(4-4)。
图5是腹部固定带示意图,由长方形固定带(5-1),四角各连接一根固定绳(5-2)。
使用方法: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幼儿座位放置于透视防护椅上,用腹部固定带(5-1)置于幼儿上腹,将固定绳(5-2)从同侧腹部防护板(1-2)相应的固定孔中穿入至背面,用力拉紧后用书夹固定,保证幼儿在透视时下身固定。再将幼儿双上肢展开,置于双上肢防护板(1-8)前面,将上肢固定带(4-2)部分从幼儿上肢前向上反折并用尼绒粘带(4-3)与(4-4)固定,保证幼儿上肢固定。最后将头颅固定带(3-1)置于幼儿下颌部位,将固定绳(3-2)从头颈部防护板(1-7)同侧固定孔中穿入至背面,用力拉紧并用书夹固定,保证幼儿头颅固定。将幼儿连同防护椅背对X光射线方向放置于透视机上,即可进行透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幼儿透视时体位相对固定,增加了合作程度,缩短了透视时间。腹部、盆腔脏器及生殖器官、四肢关节生长部,头颈部都有X光射线不能透过的防护板保护,避免了X光射线的直接照射,减少了X光射线对幼儿的损害,保证了幼儿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设计符合幼儿透视特点,轻便,可操作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振宇;冯珍珍;华玮;王金勇;王恩普;赵爱梅,未经吴振宇;冯珍珍;华玮;王金勇;王恩普;赵爱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51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