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化油井压裂液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00005.3 | 申请日: | 1998-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22255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辉;孙云清;王仲茂;姜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7/00 | 分类号: | C09K7/0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油井 压裂液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化油井压裂液的制造方法,这属于乳状液膜技术。
在石油工业中,为提高单井石油产量,需要对油井进行洗井和压裂。其中较重要的是强酸性压裂液和土酸(盐酸与氢氟酸混合液)压裂液,为保护井管不受强酸的腐蚀,需要加入酸性缓释剂,其成本较高和性能较差,并对后续的原油加工带来影响。且其在井下的直线运动距离很有限,而影响了酸性压裂液在井下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用油井压裂液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乳化油井压裂液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用表面活性剂、膜增强剂、膜稳定剂和煤油配制成油相溶液,把盐酸和氢氟酸水溶液分散于油相溶液中,制备出适合于上述目的的乳化油井压裂液。其特征是其包容酸量大和酸的浓度大而降低生产成本,在95℃温度下和20个大气压下,该制品可保持稳定1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在井下的直线运动距离,而增加了压裂后油井的产量。且煤油为石油产品之一,而对原油的后续加工不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采用下述方法:
1.配制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膜增强剂、膜稳定剂和煤油配制成油相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占油相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1~10%,膜增强剂为0.05~10%,膜稳定剂为0.05~10%,其余为煤油。
2.将配制成的油相溶液与盐酸和氢氟酸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使其占最终产品重量的20~75%,在乳化器(例如胶体磨、高压均质机、超声波乳化器或采用高速搅拌器)中进行乳化制成油包水型乳化油井压裂液。表面活性剂可以采用失水山梨醇油酸单酯、失水山梨醇油酸三酯、聚双丁二酰亚胺、聚单丁二酰胺、聚丁二烯的磺化物、C4烯烃共聚物的磺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膜增强剂采用液体石蜡等,膜稳定剂采用聚丁二烯等。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特征在于内相溶液采用盐酸和氢氟酸,其中盐酸提供其强酸性,而氢氟酸可与井下粘土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氟化硅气体,进一步提高了油井压裂液的性能。盐酸的浓度范围为0.1~18mol/L,较佳浓度为5~16mol/L。氢氟酸的浓度范围为0.5~20mol/L,较佳浓度为1~12mol/L。
实施例,乳化油井压裂液的制备
油相溶液(重量比)是失水山梨醇油酸单酯1%、聚丁二烯1%、液体石蜡5%、煤油93%,强烈搅拌下,将占最终产品重量70%的盐酸和氢氟酸水溶液慢慢加到油相溶液中,搅拌速度为3000转/分约15分钟,制成一种稳定油包水型乳化油井压裂液。
本发明所得到的乳化油井压裂液稳定性好,保存期在室温下可长达27小时以上而不发生破乳,在95℃温度下和20个大气压下,该制品可保持稳定1个时,并且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应用于实际工业化生产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学院,未经天津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墨水瓶
- 下一篇:烤鲜牛肉及其制备方法